癌性疼痛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感觉,别名,癌痛,晚期癌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在疼痛患者中,因各种原因使50%~80%的疼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癌性疼痛的原因可分三类:
①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约占88%;
②癌症治疗引起的疼痛,约占11%;
③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约占1%。临床上也有少数肿瘤病人可出现与肿瘤无关的疼痛,例如肺癌病人因同时患有椎间盘突出症而引起的腰腿痛,是非癌症性疼痛而不是癌性疼痛。所以,癌症病人疼痛的原因必须明确诊断。
常见症状:疼痛、全身恶病质
疼痛的发生包括三个环节:①感受器;②神经纤维;③神经中枢。癌性疼痛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在骨、软组织、淋巴管、血管、内脏机械或化学刺激激活或激敏机械感受器及化学感受器,通过Aδ纤维或C纤维传至中枢,产生痛觉。Aδ纤维是一种有髓鞘的神经纤维,直径为1~4μm,C纤维是无鞘神经纤维,直径较细,为0.2~1.0μm。单一的疼痛刺激引起双重感觉,两种纤维同时活动,但冲动到达中枢的时间不同,C纤维比Aδ纤维慢1.4s。刺激之后,先感到快速、定位精确但不剧烈的锐痛,继而是弥散的钝痛,程度较强;前者称为“第一疼痛”,后者称为“第二疼痛”。 癌性疼痛检查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基本上与躯体一致,但纤维占多数为80%。内脏的痛阈较高,对膨胀、痉挛、缺血性强直收缩和化学刺激较敏感(常引起剧烈疼痛,多伴有呼吸、血压变化,以及出汗、竖毛、呕吐、肌紧张增强等反应);
另外,一个脏器的传入纤维常常经几个节段的脊神经进入中枢,而一个节段的脊神经又可包括几个脏器的传入纤维。例如,胃传入节段包括胸6~9,与肝、胆、胰、脾、十二指肠等重叠。因而疼痛常较弥散而难以准确定位。内脏的神经支配是双重的,痛觉冲动主要由交感神经传入,盆腔脏器由骶部副交感神经传入,气管和食管上部由脑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另外,内脏疼痛还有牵涉痛,可能是由内脏传入冲动与躯体传入的二通路在同节的脊髓背角细胞中发生聚合,相互作用,再由同一的传导通路传至大脑皮质;以致使疼痛定位发生偏差进而反映到躯体传入所属脊神经支配的皮肤区。例如,胆囊疼痛可反射到右侧背部肩胛角下,胰腺疼痛可放射到腰背部等。 放射治疗可引起放射性神经炎,出现疼痛。一致认为:当大剂量(几千至上万rad)放射线照射时,神经系统特别是神经元可出现直接损伤,并可引起继发性神经损伤。这种损伤主要是放射线引起神经血液循环和营养障碍所致。电镜下可见严重的血管内皮、血管壁基膜损伤,有时可见小血管阻塞或半阻塞。由于血液循环不良可引起小血管周围胶质细胞神经突触水肿,这样运送给神经元细胞的养分就会不足或中止,水肿的胶质细胞突触压迫小血管,促使微循环更趋不良,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如治疗不及时或不适当,可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在神经纤维发生炎症、水肿及坏死的过程中可出现疼痛。这种放射反应,有时还会出现延迟效应,几周内,急性期的炎症、水肿、出血可逐渐消退,白质损伤可部分修复,但坏死仍残留。以至在6~8周后又可再次出现症状,有晚期放射性坏死之称。照射剂量越大反应出现越快。
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CT、B超
诊断:治疗前要有完整的病历,要根据病人主诉及全面体检。了解病史要全面,包括:
1.疼痛的部位要求病人用手指出疼痛的部位。
2.疼痛的性质这样可以明确内脏痛还是躯体痛。 躯体痛:一般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痛的部位明确,性质为针刺样痛、跳痛、刀割样痛等。常见癌组织压迫或侵及邻近的软组织、血管或骨等。 内脏痛:发病因素源于胸、腹、内脏器官,定位不明确,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大汗淋漓等。性质为急慢性钝痛、绞痛、胀痛等,可放射到远处的体表即牵涉痛,常伴有各系统症状。常见于癌肿压迫血管、神经、筋膜、肠管引起脏器缺血,侵及胸、腹膜,肝、胰转移引起包膜紧张等。 神经痛:由于外因及中枢神经受到损伤引起,性质为持续钝痛伴短暂、严重的烧灼或触电样感觉异常,如皮肤麻木、针刺或蚁感,可有神经功能障碍。 暴发性痛:病人突然出现剧烈不可忍受的疼痛,并伴有其他症状,常见如肝癌破裂、胃肠穿孔和脏器扭转等。
3.疼痛的程度让病人自己用语言表达轻度、中度及重度痛。
4.影响疼痛程度的因素如胸膜受侵时,咳嗽会使疼痛加剧;骨转移病人,活动及压迫时疼痛加剧;消化系统受侵时,会影响病人进食或进食时疼痛加剧。
5.了解病人疼痛对日常生活影响情况如饮食、睡眠、日常活动受干扰情况,以及接受止痛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
6.了解病人的既往史尤其对综合医院接受的病人,医生往往会忽略病人的肿瘤病史,以免肿瘤病人使用应禁忌的治疗方法,如对肿瘤部位进行理疗、针灸及封闭等,这样加剧疼痛,还会促进肿瘤的转移。
7.了解疼痛与肿瘤发病的时间关系这样可排除肿瘤原因,有利于鉴别诊断,如长年的风湿、类风湿、痛风等。
8.了解与抗肿瘤治疗的时间关系这会帮助了解疼痛是肿瘤引起还是抗肿瘤治疗的副作用引起。通过病人的主诉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尽早发现病情发展情况,了解疼痛原因。另外,这也是对病人的一种精神安慰,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体格检查很重要,这样可发现某些疼痛原因,如肿瘤、褥疮、皮肤坏死等。
了解病史及物理检查以后,要借助现代仪器对癌性疼痛原因进行确诊。应当注意的是:检查结果为阴性并不等于病人没有肿瘤复发或转移,也不能因此而否认病人有疼痛。总之,肿瘤病人出现疼痛首先考虑肿瘤原因。 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骨转移时,血生化检查发现高血钙。其他辅助检查:CT、B超、核素、MRI、X线等有助于确定肿瘤的部位及性质。核素检查对骨转移可较早地提供明确诊断。
应与非肿瘤性的原发性疼痛相鉴别,需要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肿瘤病人还有两种较为特殊的疼痛鉴别: ①幻肢痛:指患者截肢后仍感觉原肢体疼痛。几乎所有截肢患者均有幻肢觉,但只有50%以下的患者出现幻肢痛,疼痛一般在术后立即产生,也可在数周至数年内出现,表现为短促的、解剖扭曲的肢体痛,为持续痉挛性或烧灼样,亦可呈电击样发作。紧张、焦虑、疲劳可加剧疼痛,在损伤肢体的近端刺激皮肤可激发疼痛。幻肢痛可和残肢痛合并存在。 ②盆腔软组织疼痛:最常见于直肠癌术后病人,轻者表现为会阴部和生殖器周围胀塞感,严重者诉枪击样痛。坐位和便秘可加重疼痛,有些病人可能有直肠尿道瘘或直肠阴道瘘存在,并伴直肠或阴道分泌物增加。疼痛的原因有局部肿瘤复发、继发感染,焦虑可使之加重。B超、CT检查,必要时局部穿刺作细胞学或细菌学检查对诊断很有帮助。
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却又最难控制的症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新发癌症患者,60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50%的患者有癌性疼痛症状,70%的晚期癌症患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在疼痛患者中,因各种原因使50%~80%的疼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当前,中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数约180万,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达到140万。研究表明,中国癌性疼痛病人发病率高达50%左右,疼痛的原因以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占第1位约占 80%,同时治疗肿瘤也可引起疼痛,发生率占10%左右。其他10%为与肿瘤相关或无关原因。
预后:对于可能治愈的癌症患者,确切有效的止痛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使其顺利地完成临床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计划,达到治愈的目的。对于难以治愈的患者,有效的止痛可以使其获得较为舒适的带瘤生存,提高其生存质量,并可能延长其生存期。事实上,让癌症患者无痛或尽量使疼痛减轻到可以耐受的程度是完全能够做到的。根据WHO公布的资料,单纯使用止痛药物可使90%的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预防:加强对肿瘤的防治,是防止出现癌性疼痛的根本办法。
癌痛治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为抗癌治疗消除产生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二为针对疼痛进行治疗改变疼痛的感受。对于癌症及伴发的疼痛应尽量以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抗癌方法,去除肿瘤,消除疼痛。
选择具体镇痛方法时应积极考虑以下事项:①是否遗留后遗症,③副作用,③创伤小,④方法简单,⑤能否长期止痛,⑥能否恢复病人的日常生活,⑦对复发性疼痛是否有效。当然目前尚无此理想的镇痛方法,因此需要选择适合每位病人的镇痛方法,综合治疗,并应配合热情的护理,同事和家庭的关怀和鼓励,使病人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具体方法有:
1.放射疗法:对骨转移止痛效果好。
2.化学疗法:通过减少肿瘤体积达到止痛。
3.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去除病因,疼痛自然消失。
4.药物疗法:对于癌痛,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三阶梯止痛法,即先用非吗啡类镇痛药,如不能止痛,再用弱吗啡类镇痛药,最后上升至强吗啡镇痛药。
5.神经破坏术:通过将受侵害的神经用无水酒精或酚甘油将神经杀死,达到永久止痛,一般用于止痛药均无效的癌痛。
6.PCA:目前国内外较流行,即病人自控镇痛,通过将导管置于静脉血管、硬膜外腔、皮下等部位,将止痛药按照病人自己的需要自我控制将药物泵人体内以达到止痛效果。
7.预后:通过以上方法,绝大多数癌痛病人均能缓解或去除疼痛,大大提高了病人生存期的生活质量。
患者宜食用:
1.宜多吃具有抗眼部肿瘤作用的食物:胡萝卜、石耳、桑树蕈、蒲公英、大叶菜、牛蒡菜及根、羊脑。
2.宜多吃具有明目消炎作用的食物,如菊花、荠菜、藕、螺蛳、鲍鱼、海鳗、海龟。
3.宜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田螺、牡蛎、油菜、菠菜、韭菜、茼蒿菜、芹菜、芒果。
4.宜多吃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动物肝脏、鸡蛋、鳝鱼、螃蟹、黄豆、乳类、豆瓣酱、黑木耳。
5.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鲜枣、柚、柑橘、猕猴桃、苋菜、油菜、苦瓜、山楂、柠檬、豆类、马铃薯等。
6.宜吃具有减轻放疗、化疗副作用的食物,如荠菜、芦笋、甘蔗、猕猴桃、绿豆芽、橄榄、丝瓜、薏米、鳗鱼、鲤鱼、青鱼、鲫鱼、田螺。
患者忌食用:
1.忌烟、酒、咖啡、可可等。
2.忌刺激性食物,如葱、蒜、姜、辣椒、花椒、桂皮等。
3.忌发霉、烧焦食物。
4.忌油腻、煎炒、烧烤、烟熏等热性食物,如羊肉、火腿、熏肉、肥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