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dermatosis papulosa nigra)1925年由Castellai首次报告。多发于黑人,皮损初呈微小,圆形,皮肤色或黑色增深的丘疹,皮损大小形状酷似脂溢性角化病及扁平疣。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也不明确。其病理学特点与脂溢性角化病相同。可见轻度角化亢进和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基底层色素增深,并可见表皮网状增生和假性角囊肿样改变。

症状

  常见症状:皮损初呈微小、圆形、皮肤色或黑色增深的丘疹、皮损大小形状酷似脂溢性角化病及扁平疣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即可诊断。

检查

  检查项目:组织病理

  临床皮肤检查:皮疹初呈微小、圆形、皮肤色或黑色增深的丘疹,单个或少数发生于颌部或颊部,皮损逐渐增大增多,数年中可达数百,除眶周外尚分布于面部、颈部和胸上部。

组织病理:组织病理象基本与脂溢性角化病相同。可见轻度角化亢进和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基底层色素增深。有些标本可见表皮网状增生和假性角囊肿。

根据是否合并有感染,可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

鉴别

   本病病因不明确,其临床特点与脂溢性角化病相似,故应进行区别。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特点:损害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颞部,其次为手背、躯干和四肢。初起为淡褐色或深褐色或黑色,扁平丘疹缓慢增大,表面粗糙,或乳头瘤样增生,常附有油腻性鳞屑,数目不定。短期内出现多发性脂溢性角化样皮损,可能伴发内脏恶性肿瘤。

治疗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饮食

  一、如果是属于寒冷性荨麻疹,则可采用以下食疗法:

  1、 用十余棵香莱的根须洗净切段,煮5分钟,调上蜂蜜,连吃带饮。

  2、取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3味共人砂锅煎煮,醋干时,取出木瓜、生姜。早、晚2次食完。

  3、用蝉衣5个、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每日服2次(早晚各1次)。

  4、 取桐臭蒿子一把,在锅中煮沸约5--10分钟后喝汁,即愈,不复发。

  5、 用鲜丝瓜叶用清水洗净备用,连续搓擦了10多次即痊愈,不复发。

  6、 取玉米须15克,已发酵好的酒酿l00克。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

  7、用黑芝麻30克,黄酒15--30克。芝麻打碎,放杯中,加入黄酒,加盖,放锅中隔水蒸15分钟。每晚睡前1次服食芝麻酒。

  8、 取三七1--1.5克,去骨鸡肉100克。三七切成薄片,用鸡油或猪油炸黄,加入鸡肉拌匀,放人碗中,再加水适量,用文火蒸炖1小时,加入少量食盐调味。

  二、饮食不要喝酒,不吃辛辣食物不吃海鲜牛羊肉。

  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