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湿疹(ear eczema)指发生于耳轮、外耳道、耳后皱褶部位的湿疹,常伴有瘙痒以及黄色水样分泌物经外耳道流出,以婴幼儿比较常见。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具有多样性,如脂溢性皮炎和异位性皮炎均可表现为耳湿疹,外耳道湿疹可由过敏性损伤以及中耳炎或耳挖伤引起,感染的细菌多为葡萄球菌或链球菌。镀镍的眼镜架、耳环等金属刺激也可引起耳湿疹。
(二)发病机制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常见症状:结痂、脓性分泌物、耳后红斑、皮肤皲裂
检查项目:皮肤病的物理检查、皮肤颜色、涂片、血常规
根据发病的部位,以及急性期皮损原发疹的多形性,易有渗出液,瘙痒剧烈,对称发作及慢性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增加。检查见耳前后皮肤或耳周皮肤,湿疹外形可以是很小的斑点状红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也可以表现为丘疹、水疱、糜烂、浆液性渗出、黄色结痂等。
本病主要因过敏以及感染因素造成,故治疗上主要针对过敏以及感染进行。
①抗组胺药物:H1受体拮抗剂有镇静、止痒、减少渗出等作用,常用药有氯苯那敏(扑尔敏)4mg/次,3次/d,儿童0.35mg/(kg·d);赛庚啶2mg/次,3次/d;苯海拉明25mg/次,3次/d;亦可选择无中枢镇静副作用的药物,如特非那定60mg/次,2次/d;西替利嗪10mg/次,1次/d。可两种药物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也可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⑤抗生素:对伴有细菌感染、发热、淋巴结肿大者,可选用如内服红霉素、环丙沙星或肌注青霉素等。
应以清淡为主,多食水果、蔬菜、豆类及高纤维素类食物少吃辛辣,浓酒,浓茶。并且应该适量摄入高脂肪食物,脂肪能产生热量帮助人们抵御寒气,并能使皮肤得到滋润,脂肪食物也有利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的摄入,它们有防治皮肤干燥和老化的作用。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鱼、虾、辣椒、浓茶、咖啡、酒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