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毛虫皮炎

毛虫皮炎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病因

  1、桑毛虫:又称桑毒蛾,属昆虫纲,鳞翅目,毒蛾科。其幼虫即桑毛虫,虫体被覆箭针形毒毛,毒毛中心为管状,内含碱性毒液,毒毛随风飘落于人体或污染衣物。茶毛虫(茶毒蛾)致病与之相似。

  2、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毒毛为针形,外表有倒刺状小棘,中空为管状,内含毒液。

  3、刺毛虫:欲称“洋辣子”,属鳞翅目,刺蛾科。体表为毒腺毛,毛根部有毒腺细胞分泌毒液,经毛管注入皮肤。

  毒毛刺入人体皮肤注入毒液后,因毒液对皮肤的原发性刺激作用而引起皮肤反应。刺毛虫为接触虫体而致病。桑毛虫和松毛虫则不仅是接触虫体致病,接触受毒毛污染的衣物、草木等均可导致毛虫皮炎的发生。

症状

  常见症状:在接触部位出现剧痒继而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水肿性红斑、风团、丘疹、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低热、急性结膜炎、角膜炎、关节红肿、瘙痒

检查

  检查项目:显微镜下检查、病理组织的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定度除个别外均无异常。

  X线检查:被侵关节可先见骨质有局限性疏松,骨小梁模糊或中断,继而出现骨质边缘模糊,呈鼠咬样或虫蚀状。多数病人在骨破坏区附近单层细条状骨膜反应。部分患者呈骨刺样突起,个别呈花边状。严重病例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缩窄,有的可见脱位现象。

并发症

  可出现耳郭炎、眼炎,耳郭炎愈后可遗留萎缩畸形。眼炎严重者可致失明。

预防

各种毛虫都属于害虫,不仅对人有害,对植物也一样有害,因此在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应该积极除虫。每年5—10月发病季节及时扑灭幼虫,诱杀成蛾,摘取有虫卵的树叶,用0.1%敌百虫或5%~l0%DDT喷洒树木。加强个人防护:在流行地区行走穿长袖衣衫,扎紧袖口和裤脚;不在有虫的树下及下风口乘凉和晾晒衣物;儿童不在树下玩耍;在流行区如遇大风应关闭门窗,防止毒毛飞入。

积极消灭成蛾及其幼虫并加强个人防护,野外作业应穿长袖衣裤并扎好裤腿和袖口,必要时应戴帽子、口罩和风镜。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