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adrenalin)和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为常用急救药物,过量则可引起中毒。少数病人对肾上腺素敏感性高,虽用治疗剂量亦可发生不良反应。原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血管疾病患儿,对肾上腺素亦较敏感,易致中毒。
肾上腺素中毒多因药物剂量过大所致;此外对本品过敏者,小剂量亦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去甲肾上腺素中毒多因用量过大或静滴过快所致。
常见症状:恶心与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速、肌肉纤维震颤、惊厥、步态不稳、高热寒战、出汗异常、心脏震颤、休克、瞳孔异常、头痛
误用过量肾上腺素,可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速、胸部压迫感、室性过早搏动、血压上升、肌肉震颤、步态不稳、寒战、发热、出汗、瞳孔散大、喘息性呼吸、惊厥等。血压急剧上升时,则有搏动性头痛,重症病儿常发生肺水肿、心室颤动、脑出血、昏迷、心脏及呼吸中枢麻痹。
去甲肾上腺素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类似肾上腺素,误用过量后可引起广泛的血管痉挛,病儿面色苍白,四肢末端青紫,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出汗,并可发生室性或室上性过早搏动、窦性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持久的过量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肾等主要脏器的血液循环,出现各系统缺血症状和功能损害,加重原来休克程度。如在静脉注射处漏出药液,以及应用高浓度药液后,均可发生肢端和注射局部坏死,休克病儿更易由于局部药物停滞而出现此种现象。
检查项目:心电图、尿肾上腺素、血常规
肾上腺素中毒检查项目:
尿常规、血常规、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液及尿液均可以证明毒物。
主要与其他抗休克类药物中毒相鉴别。
肾上腺素中毒并可发生肺水肿及心室颤动、尿留等。过敏者,可迅速以观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肌肉颤动、精神紧张、心悸、呼吸困难、血压及体温升高;或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颈项疼痛、焦虑、皮肤湿冷风搏增快、血压升高等;或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心室颤动和肺水肿而危及生命。
去甲肾上腺素超剂量或过敏者可有视力模糊、高血糖、胸骨后疼痛、喉痛、出汗、恶心、呕吐、高血压、剧烈头痛、惊厥等并发症。此外,长时间应用可有肠、肝、肾等内脏坏死,出现相应症状与体征。
应用本品时必须注意禁忌症,切勿滥用或过量使用,更不可将二者合并应用。1∶1000肾上腺素作皮下、静脉注射时,在婴幼儿每次0.2~0.3ml,不应超过0.4ml,儿童不可超过0.5ml,可在半小时左右重复使用。静脉注射必须缓慢,并以九倍生理盐水稀释后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切勿作皮下或肌肉注射,以免引起局部坏死;也不可直接用其浓缩溶液作静脉注射,必须用5%~10%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等稀释为1~2mg/dl或更稀些,缓慢静脉点滴。
出现中毒症状,立即停药。注射过量时,立即于注射部位上方暂时结扎止血带,以延缓药物吸收。血压过高时,可选用速效的血管扩张药物。血压中度增高而心率快时,可选用降压药物。如有心室颤动,应迅速进行药物除颤或电击除颤;效果不佳时,可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如有去甲肾上腺素局部外漏或早期坏死,坏死处上部或渗漏处周围作局部封闭;同时保护创面使不受感染。
1.肾上腺素中毒患者宜食用:
相对来说白粥是很好的调理食物。既有养胃作用,又容易消化吸收。
2.肾上腺素中毒患者忌食用:
除了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外,过期变质的食物更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