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结肠直肠损伤
结肠直肠损伤

结肠直肠损伤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肛肠外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结肠直肠损伤平时多因工农业生产外伤、交通事故、生活意外等所致,以腹部闭合性损伤为多见。结肠、直肠伤的危险性在于伤后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严重的细菌性腹膜炎,时间较久或肠内容较多者会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

病因

  腹部遭受重物撞击,如工伤、车祸、坠落、摔跌、斗殴、拳击等钝性暴力打击,大肠位于后腹壁与前腹撞击力之间,致使肠壁受伤、穿孔或断裂。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致结肠穿孔,偶见。

症状

  常见症状:胃肠气胀、腹痛、腹泻、呕吐、肠鸣音消失、腹膜炎

  结、直肠穿孔或严重损伤,肠腔内粪便溢入腹腔后即有腹痛、呕吐。疼痛先局限于穿孔部位,随之扩散至全腹部而成弥漫性腹膜炎,有全腹部疼痛。腹部有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穿孔或破裂部位疼痛最明显。弥漫性腹膜炎时可扪及全腹板状腹,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直肠指检直肠低位损伤可触及损伤部位呈空洞感觉,指套上有血迹。

检查

  检查项目:血常规、结肠造影、直肠指检、乙状结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

  1、直肠指检 直肠低位损伤可触及损伤部位呈空洞感觉,指套上并有血迹,结肠损伤仅少数有血迹。

  2、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3、X线照片 对闭合性损伤,病人情况允许立位照片时,大都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4、B超、CT、MRI 有以上检查不能明确诊断,可选择性地用其中任何一二项检查以助诊断。

鉴别

  1.小肠破裂 各种外力的作用所致的小肠穿孔称为小肠破裂。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胀、腹膜炎,可伴有休克。

  2.胃、十二直肠损伤症状体征是恶心、呕吐、便血、血尿,以及治疗和效果如何。 体检注意血压、脉搏、呼吸,有无休克征象。

并发症

  1.细菌性腹膜炎。

  2.中毒性休克。

  3.腹膜后感染。

预防

  无特异预防措施,注意避免创伤。腹部外伤时警惕结肠直肠损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肠直肠损的部位与临床症状有密切关系。腹膜反折以上破裂与结肠损伤引起的腹膜炎相似;反折以下破裂可引起直肠周围感染,而无腹膜炎表现。应常规作直肠指检,如诊断有怀疑时,可作直肠镜检查。

治疗

  (一)一期缝合修补穿孔或肠切除吻合术

  随着抗生素、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全静脉营养的进步,结肠、直肠创伤处理近年国内外均有向一期手术方面的改变。优点是一期缝合住院时间短、治愈时间缩短,一次完成治疗,避免了人工肛门给病人带来的精神上、生理上和再次还纳手术的痛苦。

  1、适应证 ①受伤距手术时间在6h以内;②粪便外溢少,污染腹腔较轻;③单一结、直肠伤,无合并其他内脏伤或合并伤不重;④病人全身情况较好;⑤年轻;⑥右半结肠损伤;⑦平时创伤或战时战线稳定。伤员手术后能留在手术单位观察1周以上者。

  2.、手术方法

  ⑴穿孔缝合修补术:适于游离肠段如横结肠、降结肠穿孔;在固定的升、降结肠穿孔缝合修补之前,必须充分游离该段结肠,必要时断肝结肠韧带或脾结肠韧带,并切开同侧侧腹膜,检查穿孔前后壁。穿孔部先作全层缝合,再作浆肌层缝合。

  ⑵结肠切除对端吻合术:适于结肠近距离内多个穿孔或完全横断伤,大块毁损伤,在清创后,断端修剪整齐后行端对端吻合术,第一层作全层连续缝合,再作浆肌层间断缝合。

  ⑶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横结肠吻合术:适于升结肠、盲肠严重毁损伤。切开右侧侧腹膜,将盲肠上升结肠游离,切断肝结肠韧带,切除右半结肠与回肠末端,作回肠与横结肠对端吻合术。第一层作全层连续缝合,第二层用丝浅作间断伦勃缝合。

  (二)分期手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当时手术技术操作受限,抗感染药缺少,围手术期处理欠妥,当时大肠伤用一期缝(吻)合方式进行,死亡率55%~60%。第二次世界大战改为分二期手术,死亡率降至35%,在美军侵朝战争中,分期手术死亡率降至15%。故分期手术沿用至今仍为许多外科医师所推荐。

  1、适应证

  ①受伤距手术时间超过6h;②腹腔内粪便污染较重;③合并全身多发性伤或腹内多器官伤;④病人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⑤年纪较大;⑥左半结肠损伤;⑦战时大量伤员,处理后不能留治在该救护站继续留治观察一周以上者。

  2、手术方法

  ⑴结肠外置术:适于结肠的游离部分如横结肠、乙状结肠多处破裂伤。探查后另作切口将损伤肠襻提于腹壁外,并在其系膜血管弓下戳一小孔,用肠线玻璃管作为支撑管,将损伤肠襻固定于腹壁外,以防回缩入腹腔。

  ⑵损伤肠襻缝合加近端外置术:适于升、降结肠和直肠等固定肠襻损伤。术中必须切开其旁的侧腹膜,损伤肠襻游离,创口清创,探查有无多个穿孔后,将伤口一期双层缝合后放入原位,再在其近端游离结肠作造口术。如直肠伤缝合后取乙状结肠造口,降结肠伤缝合后作横结肠造口。以达到粪流改道,促使伤处愈合。

  ⑶缝合加外置术:在游离的结肠襻如横结肠、乙状结肠伤、将损伤肠襻伤口清创、缝合后外置于腹壁外,术后可从腹壁外观察到伤口愈合情况,如愈合良好,10天左右放回腹腔,如不愈合,拆除缝线,则仍为一肠襻式造口术,待二期还纳。

  ⑷直肠损伤缝合加乙状结肠造口术:直肠损伤多数为腹膜外直肠伤,应作直肠损伤处清创、伤口缝合,其近端乙状结肠造口以使粪流改道。乙状结肠造口远端用生理盐水充分清洗,并放入甲硝唑溶液,骶骨前直肠后放置烟卷引流(图22-3)。术后3~4天拔出引流。伤口愈合后4周再作二期手术,将外置乙状结肠切除后吻合。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