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鼻咽癌

鼻咽癌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科肿瘤外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较高分化癌,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

病因

西医病因:

发病原因不甚清楚,一般认为下列因素有关: 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表现在种族的易感性,黄种人较其他人种多见并有家族聚集现象。 ②病毒感染: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 ③环境因素:有些微量元素如镍、多环烃类、亚硝胺类等与鼻咽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中医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机体内外的各种致病因素有关,如素体虚弱,七情内侵,饮食不节,各种不良刺激等,使体内肺、脾、肝、肾等脏腑发生了病理变化,出现了气血凝滞,痰浊结聚,火毒困结,以致脉络受阻。

病理:

  本病的发生,与机体内外的各种致病因素有关,如素体虚弱,七情内侵,饮食不节,各种不良刺激等,使体内肺、脾、肝、肾等脏腑发生了病理变化,出现了气血凝滞,痰浊结聚,火毒困结,以致脉络受阻,积聚而成肿块。

  

症状

  常见症状:耳内闭塞感、腭部穿孔、鼻内似有擤不出的鼻涕、吞咽困难、张口呼吸、昏迷、舌肌萎缩、鼻根部水肿、咽部异物感、鼻咽腔狭窄、伸舌偏斜、带血粘脓鼻涕

1.原发癌

  (1)涕血和鼻出血病灶位于鼻咽顶后壁者,用力向后吸鼻腔或鼻咽部分泌物时,轻者可引起涕血(即后吸鼻时“痰”中带血),重者可致鼻出血。肿瘤表面呈溃疡或菜花型者此症状常见,而黏膜下型者则涕血少见。

  (2)耳部症状肿瘤在咽隐窝或咽鼓管圆枕区,由于肿瘤浸润,压迫咽鼓管咽口,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和体征:耳鸣、听力下降等、临床上不少鼻咽癌患者即是因耳部症状就诊而被发现的。

  (3)鼻部症状原发癌浸润至后鼻孔区可致机械性堵塞,位于鼻咽顶前壁的肿瘤更易引发鼻塞。初发症状中鼻塞占15.9%,确诊时则为48.0%。

  (4)头痛是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多表现为单侧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在颞、顶部。

  (5)眼部症状鼻咽癌侵犯眼眶或与眼球相关的神经时虽然已属晚期,但仍有部分患者以此症状就诊。

  鼻咽癌侵犯眼部常引起以下症状和体征:视力障碍(可失明),视野缺损,复视,眼球突出及活动受限,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眼底检查视神经萎缩与水肿均可见到。

  (6)脑神经损害症状鼻咽癌在向周围浸润的过程中以三叉神经、外展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受累较多,嗅神经、面神经、听神经则甚少受累。

  (7)颈淋巴结转移颈部肿大之淋巴结无痛、质硬,早期可活动,晚期与皮肤或深层组织粘连而固定。

  (8)远处转移个别病例以远处转移为主诉而就诊。

  (9)恶病质可因全身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也有因突然大出血而死亡者。

  2.鼻咽癌合并皮肌炎

  皮肌炎是一种严重的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与皮肌炎的关系尚未明确,但皮肌炎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至少高于正常人5倍。故对皮肌炎患者,须进行仔细的全身检查,以求发现隐藏的恶性肿瘤。

  3.隐性鼻咽癌

  颈部肿大淋巴结经病理切片证实为转移癌,但对各可疑部位多次检查或活检仍未能发现原发癌病灶,称为头颈部的隐性癌(原发灶位于胸、腹或盆腔者不属于此类)。

检查

  检查项目:颅底片、局部显像、全身显像、鼻咽部MRI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EB病毒抗体(EBV-Ab)、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多药耐药(MDR)基因检测、组织多肽抗原(TPA)、白细胞抗原(HLA)、FBC玫瑰花试验

  (一)前鼻孔镜检查 鼻粘膜收敛后,经前鼻孔镜可窥到后鼻孔和鼻咽部,能发现侵入或邻近鼻孔的癌肿。

  (二)间接鼻咽镜检查 方法简便、实用。应依次检查鼻咽的各壁,注意鼻咽顶后壁及两侧咽隐窝,要两侧相应部位对照观察,凡两侧不对称的粘膜下隆起或孤立性结节更应引起注意。

  (三)纤维鼻咽镜检查 进行纤维鼻咽镜检查可先用1%麻黄素溶液收敛鼻腔粘膜扩张鼻道。再用1%地卡因溶液表面麻醉鼻道,然后将纤维镜从鼻腔插入,一面观察,一面向前推进,直到鼻咽腔。本法简便、镜子固定好,但后鼻孔和顶前壁观察不满意。

  (四)颈部活检 对已经鼻咽活检未能确诊的病例可进行颈部肿块活检。一般均可在局麻下进行,术时应选择最早出现的硬实淋巴结,争取连包膜整个摘出。如切除活检确有困难,可在肿块处作楔形切取活检,切取组织时须有一定深度,并切忌挤压。术毕时术野不宜作过紧过密的缝合。

鉴别

中医诊断:

1.邪毒外袭,痰热结肺

  证候:一侧鼻塞,涕多粘稠,涕中或带血丝,或感一侧耳胀闷堵塞感,或偏头痛头胀,口干鼻焮,或咳嗽痰黄,舌质红,苔微黄,脉滑数。鼻咽部见新生物隆起,粗糙,色淡红,表面有分泌物附着,颈部或可扪及恶核。

  辨析:①辨证:鼻塞,涕粘或涕血,一侧耳胀闷堵塞感,咳嗽痰黄,鼻咽肿物色淡红,有分泌物附着,脉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患者肺中素有痰热,又嗜烟酒或长期遭受不洁空气的刺激,则肺热更甚,肺火煎炼津液成痰,痰热上烁颃颡,日久积结而为肿块。耳胀塞,鼻塞,头痛为痰热蒙蔽清窍而致;鼻衄或涕血为痰火的伤鼻咽血脉之征。

  2.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证候:头痛较甚,耳内胀闷或耳鸣耳聋,胸胁胀痛,口苦口干,舌质红或暗红,或瘀暗紫斑,苔白或黄,脉弦细或弦涩。鼻咽肿块暗红,或有血脉缠绕,触之易出血,颈部或有硬实肿块。

  辨析:①辨证:头痛,耳内胀闷堵塞感,胸胁胀闷,口干口苦,舌暗紫斑,鼻咽肿块暗红,脉诊或弦涩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肝郁血逆,致气血膨滞,瘀阻脉络,日久结聚而为肿块,脉络瘀阻不通,或癌肿上犯颅脑,故头痛较剧;肿块堵塞,气机不利,则耳窍不道,耳鸣耳聋;气血瘀滞脉络,脉络外露,故肿块色暗红,血脉缠绕;邪毒循经结聚于颈部,故颈部有硬实肿块。

  3.脾胃受伤,痰浊结聚

  证候:头痛头重,鼻塞涕血,痰多胸闷,体倦嗜睡,或见心悸,恶心,胃纳差,大使溏,舌质淡暗或淡红,舌体胖或有齿印,苔白或厚腻,脉弦滑或细滑。鼻咽肿物色淡有分泌物附着,颈部明恶核。

  辨析:①辨证:头重痛,鼻塞涕血,痰多胸闷,舌体胖或有齿印,鼻咽肿块色淡有分泌物附着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因饮食不节或常食有毒发霉腐败食物,热毒蕴积脾胃;或因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肝脾不和,以致脾失运化,痰浊内停,郁火相凝,痰火互结,阻塞脉络而为癌肿;痰浊蒙蔽清窍,清阳之气不升,故头重头痛,鼻塞;舌质淡舌体胖或齿印为痰湿之征。

  4.肝胆火旺,热毒困结

  证候:头痛剧烈,痰涕带血,污秽腥臭,耳鸣耳聋,或视蒙复视,咳嗽痰稠,心烦失眠,口干口苦,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或弦数。鼻咽肿块溃烂,或呈菜花状,颈部肿块硬实。

  辨忻:①辨证:头剧痛,涕血污秽腥臭,口干口苦,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鼻咽肿块溃烂,或呈菜花状,颈部肿块硬实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毒结聚,灼伤肌膜脉络,肉腐脉损,故痰涕带血,污秽腥臭;火毒上炎,上犯于脑,脑脉受伤,则头艰剧烈;火毒蒙蔽耳窍,可致耳鸣耳聋;毒邪灼伤头颅脉络,则可致视蒙,复视等症;口干苦,小便短黄,大使秘结,脉弦数为肝胆火热之征。

  5.肾精亏虚,邪毒滞留

  证候:鼻塞涕血,耳鸣耳聋,头痛眩晕,形体消瘦,颧红盗汗或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舌质红干,少苔或无苔,脉细或细数。鼻咽肿块色淡红,或血缠绕,或污脓附着,颈部或有恶核。

  辨析:①辨证:鼻塞涕血,耳鸣耳聋,头痛眩晕,颧红盗汗或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鼻咽肿块色淡红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因禀赋不足,素体肾虚,或因年老体弱,机体不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刺激,邪毒乘虚而入,久积而成肿块。癌肿侵犯体内,更伤阴耗气,气血渐衰,故形容瘦削:邪毒上壅于清窍,又气血不足,不能上荣,故耳鸣耳聋,头痛眩晕;颧红盗汗,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为肾阴虚之征。

并发症

  鼻咽癌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瘤肿对颅神经及周围血管的侵犯,并出现相应的呼吸异常、吞咽困难、听力减退、咽部异物感、咽炎、舌炎、龈炎、头痛、眩晕、晕厥、昏迷等。视力改变,鼻咽血管破裂出血等,这些也常是鼻咽癌的常见体征。

预防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以下几方面采取预防的措施是十分有益的。

  1 尽可能地避免接受污染较重的外界空气环境。因为鼻咽部是外界空气进入肺部的必经之路,有害的气体进入肺部之前首  先侵害鼻咽部。

  2 戒掉烟酒。

  3 注意饮食结构,不要偏食,要多吃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维生素的食物。少吃或不吃咸鱼,腌肉等。

治疗

西医治疗:

1.放疗:目前对鼻咽癌的治疗较有效的方法是放射治疗。用60钴或电子加速器放射。对鼻咽癌原发灶的放射剂量60~70Gy,颈部淋巴结转移则用组织量为 50Gy,在6周内完成。放疗1年后复发者可行第二次放射,时间间隔越短,第二次放射疗效越差。间隔越长第二次放疗效果越好。放疗期间要注意血像的改变,每周查一次白血球,若血球低于3000/立方mm时应暂停放疗,加强营养治疗,应用利血生,鲨肝醇等增加白血球药物。

  2.手术治疗:鼻咽癌因放射治疗效果较好,不必手术切除,而且手术难度较大,不容易彻底。但有时放疗结束后局部仍有残存者或放疗后短期内又复发者不易再行放疗,可手术切除。

  3.化疗:晚期病人或远隔转移者,可用化学治疗,常用有三种化疗方法:①动脉插管化疗:动脉插管法化疗能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不但效果好,而且全身毒性反应轻,常用的方法是颞浅动脉插管和面动脉插管。②全身化疗:全身化疗可用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目前多用联合化疗方案,常使用顺铂(PDD)、阿霉素(ADM)、平阳霉素(BLM)联合治疗,同时给予水化与利尿剂。用化疗时常引起局部及全身反应,特别是对造血系统有抑制反应,应密切观察病人,严格掌握剂量。

本病的治疗,以辨证治疗为主。还需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灵活施治。

  一、辩证选方1.邪毒外袭,痰热结肺

  治法:清肺利鼻,除痰散结。

  方药:清金化痰汤(《统旨方》)加减。黄芩12g,栀子12g,桔梗12g,麦冬15g,桑白皮15g,贝母12g,知母12g,瓜蒌仁15g,橘红3g,茯苓15g,甘草6g。鼻塞涕多者,可加辛夷花、白芷;涕血者,宜加白茅根、茜草根以凉血止血。

  2.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药:三棱散(《证治准绳》)加减。三棱15g,赤茯苓15g,当归10g,鳖甲15g,枳壳10g,白术10g,木香10g,可加柴胡,郁金以疏肝解郁散结;配加桃仁、红花以加强活血祛瘀散结之功。

  3.脾胃受伤,痰浊结聚

  治法:调和脾胃,祛痰散结。

  方药: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加减。陈皮6g,杏仁12g,枳实12g,黄芩15g,瓜蒌仁159,茯苓15g,胆南垦15g,制半夏15g。颈部肿块硬实者,可选加虻虫,土鳖、红花、桃仁、泽兰等以破血逐瘀散结。

  4.肝胆火旺,热毒困结

  治法:泻火解毒,化瘀散结。

  方药:柴胡清肝汤(《医宗金鉴》)加减。柴胡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5g,生地15g,防风10g,牛子12g,黄芩15g,栀子12g,连翘12g,花粉15g,甘草6g。火毒极盛,宜配加山豆根、青黛、苦地胆、龙胆草等以苦寒泄热毒;肿物溃烂,腐败污脓多,可加鱼腥草、马勃、穿山甲、皂角刺等清热利显排脓之品;鼻衄涕血,可选加白茅根、仙鹤草、茜草根之类;脉络瘀阻,出现口眼喎斜,视一为二,伸舌不正,面麻等症,可选加地龙干、蝉衣、蜈蚣、白芍、钩藤等以通络止痉。

  5.肾精亏虚,邪毒留滞

  治法:调和营血,扶正祛邪。

  方药:和荣散坚丸(《医宗金鉴》)加减。川芎10g,白芍15g,当归10g,茯苓15g,熟地15g,陈皮6g,香附10g,桔梗10g,白术10g,人参15g,甘草6g,昆布15g,贝母12g,升麻15g,红花10g,夏枯草15g。肾阳亏损,眩晕耳鸣,腰膝痠软,潮热盗汗者,可选加山萸肉、旱莲草、女贞子、杞子、菟丝子等;肾阳不足,四肢冰冷,眩晕耳鸣,小便清长,夜睡梦多者,可选加熟附片、肉桂、补骨脂、益智仁等。

  二、其他疗法

  1.耳根环形注射法:将耳根部常规消毒,使用6号针头,环绕两侧耳根前后,上下皮下注入消毒生理盐水共10~20ml(必须完整地封闭一圈)。用于鼻咽癌头痛、颈痛剧烈者。

  2.小剂量杜冷丁穴位注射法:用青霉素皮试针头,从神门穴向前下方斜刺皮下,约2~3mm,注入0.1~0.3ml杜冷丁(含1~5mg),注射完毕针头慢慢退出,以免药液从针口流出,用于鼻咽癌头痛,颈痛剧烈者。本法止痛效果及止痛时间与肌注杜冷丁100mg相似,止痛时间达20多小时,一般注射10分钟即发生止痛效力。

1.鼻咽清毒剂:每次20g,每日2次,30天为一疗程。本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2.鼻咽灵片:每次5片,每日3次。本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益气养阴。

  3.西黄丸:每丸3g,每次服1丸,日服2次。本方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化痰散结。

目前西医治疗鼻咽癌以放疗为首选方案,由于鼻咽部位置深在,因此选择穿透力强、皮肤量低、吸收较少的高能放射源,如60钴或电子加速器,二者中又以加速器较优,因其深部剂量高且均匀。对周围正常组织损害少,疗效可以提高。颈部转移淋巴结可用60钴或高能X线照射,电可用深部X线照射。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或考虑远处转移时,可辅以化疗。对放疗后局部残留病灶,放疗无效的颈部局限性肿块,可考虑手术治疗。放疗疗效确切,已被广泛用于鼻咽癌治疗,但放疗也可引起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脑脊髓损害,局部的溃疡、皮炎、腺体被破坏而致咽干、食欲不佳,鼻腔干燥结痂等,为了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中医辨证治疗鼻咽癌中,已被我国医务工作者广为采用,并取得许多经验。中药治疗起效作用缓慢,直接杀伤瘤细胞的作用不及放疗和化疗,优点在于可辅助和加强放疗和化疗效果,减轻副作用,并可长期使用。故在以放疗为主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发挥各自优势,有益于疗效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咽癌有以下儿种方案:

  1.放疗过程中同时并用中药。

  2.中药配合放疗,放疗后继续中药治疗。

  3.病人全身情况差,或有影响放疗进行的疾病,如严重的心、肺、肝、血液系疾病,可采用中医药治疗。

饮食

  (2)甘草雪梨煲猪肺:甘草10克、雪梨2个、猪肺约250克。梨削皮切成块,猪肺洗净切成片,挤去泡沫,与甘草同放砂锅内。加冰糖少许,清水适量小火熬者3小时后服用。每日1次,具有润肺除痰作用,适用于咳嗽不止者。

  (3)冰糖杏仁糊:甜杏仁15克,苦杏仁3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甜杏仁和苦杏仁用清水泡软去皮,捣烂加粳米、清水及冰糖煮成稠粥,隔日一次。具有润肺祛痰、止咳平喘、润肠 等功效。

  (4)白果枣粥:白果25克、红枣20枚、糯米50克。将白果、红枣、糯米共同煮粥即成。早、晚空腹温服,有解毒消肿等作用。

  (5)白芷炖燕窝:白芷9克,燕窝9克,冰糖适量。将白芷、燕窝隔水炖至极烂,过滤去渣。 加冰糖适量调味后再炖片刻即成,每日1~2次。具有补肺养阴,止咳止血作用。

  (6)银杏蒸鸭:白果200克,白鸭1只。白果去壳,开水煮熟后去皮、蕊,再用开水焯后混入 杀好去骨的鸭肉中。加清汤,笼蒸2小时至鸭肉熟烂后食用。可经常食用,具有补虚平喘, 利水退肿。适宜于晚期鼻咽癌喘息无力、全身虚弱、痰多者。

  (7)五味子炖肉:五味子50克,鸭肉或猪瘦肉适量。五味子与肉一起蒸食或炖食,并酌情加 入调料。肉、药、汤俱服,补肺益肾,止咳平喘,适宜于鼻咽癌肾虚型病人。

  (8)莲子鸡:莲子参15克,鸡或鸭、猪肉适量。莲子参与肉共炖熟,适当加入调料即可。经常服用,补肺、益气、生津。适用于鼻咽癌气血不足者。

  (9)冬瓜皮蚕豆汤:冬瓜皮60克,冬瓜子60克,蚕豆60克。将上述食物放入锅内加水3碗煎至 1碗,再加入适当调料即成,去渣饮用。功效除湿、利水、消肿。适用于鼻咽癌有胸水者。

  (10)姜汁牛肉饭:鲜牛肉100~150克,生姜50克,大米500克,酱油、花生油、葱、姜各少许。制法:现将鲜牛肉洗净切碎做成肉糜状,把生姜挤压出汁约有两羹,放入牛肉中再放酱油、花生油、葱末调匀备用。把米淘洗干净后用水煮至八成熟时捞出沥水,共拌好,笼蒸1小时即可。

  (11)羊骨粥:原料:羊骨两具(约重100克左右)。粳米或糯米100克,食盐、生姜、葱白各少许。用法:先将羊骨洗净槌成小块(如乒乓球大小),加水煎煮,取其汤液与洗净的粳米(或糯米)同煮为粥,粥熟后加入食盐,即能食之。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