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

就诊科室:
传染科呼吸内科急诊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所感染的人畜共患病,虽然在畜牧业地区人群中附红体的感染率相当高,但有临床症状及体征者并不多见。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贫血、腹泻及淋巴结肿大等。

病因

  附红细胞体也称血虫体,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在一般涂片标本中观察,其形态为多形性,如球形、环形、盘形、哑铃形、球拍形及逗号形等,大小波动较大。寄生在人、牛、绵羊及啮齿类中的附红体较小,直径为0.3~0.8μm。附红体既有原虫特点,又有立克次体的特征,长期以来其分类地位不能确定,直至1997年Neimark等采用DNA测序、PCR扩增和16SrRNA序列分析,认为应属于柔膜体科的支原体属。到目前为止已发现附红体属有14个种,其中主要为五个种。附红体的抵抗力不强,在60℃水中1分钟后即停止运动,100℃水中1分钟全部灭活,对常用消毒药物一般很敏感,可迅速将其杀灭,但在低温冷冻条件下可存活数年之久。

症状

  常见症状:淋巴结肿大、发烧、肝脾肿大、贫血、腹泻、皮肤瘙痒

  畜牧地区人群中附红体感染率相当高,但均表现为亚临床感染,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诊断为附红体病者多见于重度感染(有60%以上红细胞被寄生),常发生在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发热

  体温一般在37.5~40℃,并伴有多汗、关节酸痛等。

  2.贫血

  贫血为本病最常见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巩膜及皮肤黄染,并有全身乏力、嗜睡及精神萎靡等症状。

  3.淋巴结肿大

  有些患者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

  4.其他

  尚有皮肤瘙痒、肝脾肿大、腹泻(小儿多见)、脱发等。

检查

  检查项目:红细胞九分图分析、血常规、大生化检查

  1.血象 血红蛋白低,网织红细胞高于正常,红细胞脆性试验及糖水试验均阳性。白细胞一般正常,但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2.微生物学检验 是确诊本病主要依据。

  (1)鲜血压片法:取1滴待检新鲜血样,滴加在载物玻片上,加1滴等量的生理盐水或抗凝液,混匀后加盖玻片,用普通显微镜下检查。在400~600倍镜下找到附红体后,观察其形态及大小。可见附红体呈现闪光形小体,在血浆中转动或翻滚,每当靠近红细胞时就停止运动。

  (2)涂片染色检查:取1滴鲜血于玻片上,制成薄血片,固定后用姬姆萨或瑞氏染色,加盖玻片用400~600倍镜检。姬姆萨液将附红体染成紫褐色,瑞氏液将其染成紫红色。找到附红体后转到油镜头(约1600倍)观察其形态、排列及大小,并可进行计数。一个红细胞表面可附着l~67个附红体不等。在血浆中及红细胞表面上皆可查到附红体。两者比例约为1∶1~1∶2。

  附红体感染度:100个红细胞中有30个以下红细胞被寄生者定为轻度感染;有30~60个红细胞被寄生者定为中度感染;有60个以上红细胞被寄生者定为重度感染。

  3.血液生化检查 总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血糖及血镁均较低,常有肝功能异常。

  肝、脾超声检查异常。

鉴别

  本病应与疟疾、巴通体病等相鉴别。

  通过微生物血片检查,附红体属与疟原虫一般较易鉴别。而附红体属与血巴通体属两者很难区分,只能凭两者血片中形态及在血浆中与红细胞上存在比例加以鉴别,前者常呈环状,在血浆及红细胞上皆有分布;后者罕见环状,寄生在血浆中,极少在红细胞上。

并发症

  严重者可并发黄疸,主要为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红细胞破坏溶血,导致皮肤,粘膜黄染,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

  其次为肝脾肿大及浅表的淋巴结肿大。由于长期发热、贫血和肝脾肿大,附红体病还可引起代谢紊乱、酸碱失衡、低血糖等并发症。

预防

  目前对本病流行环节尚不清楚,故无良好预防手段。

治疗

  目前对本病流行环节尚不清楚,故无良好预防手段。经过明确诊断后,可以及时选用以下抗生素进行抗病原治疗:

  1.四环素类(四环素、多西环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一类广谱抗生素,其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肝损害、肾损害。不可肌注,静滴宜充分稀释。

  2.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氨基糖与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有来自链霉菌的链霉素、来自小单孢菌的庆大霉素等天然氨基糖苷类,还有阿米卡星等半合成氨基糖苷类。不良反应有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断、变态反应等。

饮食

  平时在饮食上注意适当的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尤其是适当的多吃一些芒果、木瓜、甜瓜、葡萄、橘子、凤梨、香蕉、草莓、番茄、包心菜、马铃薯等食物。注意避免抽烟喝酒,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为宜。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