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就诊科室:
心脏外科心血管内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在持久从事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人员,在农民、理发员、运动员、外科医师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下肢静脉瓣膜关节不全主要产生患肢沉重、酸胀、乏力,并可有表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炎、肿胀和经久不愈的溃疡,不仅病人颇感痛苦,且影响劳动力。

病因

  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缺陷,是全身支持组织薄弱的一种表现,与遗传因素有关。血柱的重力,以及任何加强重力作用的后天性因素,如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都可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瓣膜正常关闭功能受到破坏。当循环血量经常超过回流的负荷,亦可造成压力升高,静脉扩张。以致瓣叶游离缘在关闭时不能合拢,从而形成相对性关闭不全。当隐股静脉连接处的大隐静脉瓣膜遭到破坏而关闭不全后,就可影响远侧和交通静脉的瓣膜.甚至通过属支而影响小隐静脉。静脉瓣膜和静脉壁离心愈远,强度也愈差,但静脉压力却是离心愈远而愈高。因此,下肢静脉曲张远期进展要经比开始阶段迅速,而曲张的静脉在小腿部远比大腿部明显。

症状

  常见症状:小腿下部色素沉着、脱屑、湿疹、下肢肿胀和乏力、小腿发胀、下肢久立时出现膨胀性剧烈疼痛、下肢皮肤营养性改变、下肢浅静脉曲张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单独的小隐静脉曲张较为少见;以左下肢多见,但是双侧下肢可以先后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如病程继续进展,当交通静脉瓣膜破坏后,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溃疡形成。

检查

  检查项目: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病人平卧,下肢抬高,使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扎上止血带,压迫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10秒钟内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应用同样原理,在腘窝部扎上止血带,可以检测小隐静脉瓣膜的功能。如在未放开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的静脉在30秒内已充盈,则表明有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2.深静脉通畅试验

  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瞩病人用力踢腿或作下蹬活动连续10余次。此时,由于小腿肌泵收缩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强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病人仰卧,抬高受检下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然后从足趾向上至腘窝缚缠第一根强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扎上第二根弹力绷带。让病人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强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二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其他检查:如超声多普勒、容积描记、下肢静脉压测定和静脉造影等.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

鉴别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本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均存在下肢静脉血流郁滞,症状和体征十分相似,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较长的患者,发病时情况已记忆不清,深静脉血栓又已再通,更易混淆。但仍有许多方面可资鉴别。如表49-1。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起病 隐匿、缓慢 急骤、有的发烧,腹股沟部疼痛感 诱因 长期站立、强体力劳动 产后、大手术后、外伤后、受凉后、肿瘤、长期卧床 浅静脉曲张 常位于小腿部、曲张成团,凸出皮肤,大腿部较少见 范围较广泛,常在髋股外侧和下腹壁,会阴部可发现侧支静脉,小腿部曲张静脉较轻,因组织水肿而不凸出皮肤 肿胀程度 较轻,以小腿为主,大腿很少发生,患侧小腿周长一般较健侧大1~3cm 较轻,小腿、大腿都可肿胀,患侧小腿周长常较健侧大3~6cm,大腿周长可较健侧大3~9cm 色素沉着 范围较小,有些病例可无 范围较大,几乎所有病例都有 溃疡 较少见 较多见 股静脉压痛 无 早期病例有明显压痛 腹股沟部条索样物 无 常可扪及 上行性静脉造影 显示股静脉通畅,管腔增大 显示股静脉有血栓形成 下行性静脉造影 显示股静脉有逆流,但瓣膜仍显影 有些晚期病便也可显示存在股静脉逆流,但瓣膜已被炎症破坏常不显影

  2、下肢动脉静脉瘘 下支动静脉瘘也存在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炎及溃疡,故亦需与本病鉴别。如为创伤所引起,则有外伤史,常有刀伤、子弹穿透伤、锐器刺伤等病史,局部可扪及持续性血管震颤,听诊时有持续性血管杂音;如为先天性,则自幼年即发现,肢体可增长增粗,皮温明显升高,也可扪及震颤及听到血管杂音,鉴别诊断一般?不困难,必要时作下肢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3、淋巴水肿 某些肥胖病人患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浅静脉曲张可不明显,这些病人尚需与淋巴水肿鉴别。淋巴水肿存在下肢肿胀,但无色素沉着和溃疡发生,皮肤常增厚,小腿、踝部、足背部肿胀最甚,而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肿胀以小腿为主,踝部、足背部罕有肿胀。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静脉血液郁滞主要在小腿不明显。淋巴水肿眩要发生在皮下,踝部、足背部其它软组织较少,故肿瘤明显。必要时作下行性静脉造影。淋巴水肿患者无静脉逆流。

  4、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 本病可有下肢浅静脉曲张及肢体肿胀,故也需与本病鉴别。Kilppel-Trenaunay综合征为先天性血管畸形,有浅静脉曲张,肢体增长增聊,皮肤血管瘤一组三联征。常有皮温增高,病变除累及小腿、大腿外,常可累及臀部。上行性静脉造影可显示静脉畸形,多数为奈静脉或股静脉先天闭锁。鉴别诊断也不难。

  5、单纯的大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根据下行性静脉造影可鉴别单纯的大隐静脉膜关闭与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常合并大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和深、浅静脉穿通支瓣膜关闭不全。二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上极信区分。某些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因小腿肌泵的代偿作用,帮助下肢静脉血回流,下肢也无肿胀,通过大量静脉造影发现,过去诊断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的病人约有66%同时伴有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因此我们认为二者可有为同一疾病,只不过处于疾病的不同阶段,或病变程度不同而已。

并发症

  下肢血液回流变慢和逆流,造成下肢血流郁滞,血液含氧量降低,毛细血管壁通盘性增加,红细胞渗至血管外,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含铁血黄素沉积于皮下,常致足靴区皮肤呈现棕黑色斑状色素沉着,局部组织因缺氧发生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易并发症疹样皮炎,淋巴管和溃疡等。

预防

  避免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诱因。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主要包括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治疗用弹力抹应具有远侧高而近侧低的压力差.以利回流。此外还应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抬高患肢。

  2.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

  适用于少量、局限的病变,亦可作为手术的辅助疗法,以处理残留的曲张静脉。常用的硬化剂如5%鱼肝油酸钠、酚甘油液(2%酚溶于25%一30%甘油液中)等。注射时,病人取平卧位,选用细针,针头进入静脉后,在穿刺点上、下,各用手指向近远侧压迫,使受注射静脉段处于空虚状态。一处注射硬化剂0.5ml,维持手指压迫一分钟,局部换用卷起的纱布垫压迫,自足踝至注射处近侧穿弹力袜或缠绕弹力绷带后,立即开始主动活动,、维持压迫的时间,大腿部1星期,小腿部6星期左右。

  3.手术疗法

  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凡有症状且无禁忌证者(如手术耐受力极差等),都应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三个方面:①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②大隐或小隐静脉主干及曲张静脉剥脱;③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对有色素沉着或溃疡者尤为重要。

饮食

  1、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患者宜食用:

  在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低脂肪食物,如豆汁、绿豆芽、土豆、山药、胡萝卜、油菜、芹菜、大葱、菜花、冬瓜、黄瓜、茄子、海带、蘑菇、番茄、豆腐、粉丝、木茸、青菜等。

  2、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患者忌食用:

  忌食油腻、肥甘、辛辣之品,严格戒烟。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