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颈内动脉狭窄——动脉硬化真的不可逆吗?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尤其是中老年人,颈内动脉狭窄这一问题异常普遍。那么,什么是颈内动脉狭窄?这种病症的危害有多大?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本文将为你一一解答。
颈内动脉狭窄的出现通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而这种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很多人甚至在完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便已患病,这就需要我们对其有更多的了解与警惕。
颈内动脉狭窄——隐形杀手
颈内动脉主要供给大脑的血液,一旦狭窄、闭塞,便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干预,甚至可能导致脑梗塞、中风等严重后果。
研究发现,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均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因素。另外,体重超标也是该病症的潜在诱因。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会逐渐沉积在动脉壁上,导致血管逐渐狭窄,甚至完全堵塞。
科学治疗与预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目前,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及降低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手术方式则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对于尚未发展到严重程度的狭窄者,药物治疗通常能起到良好效果。而对于已经出现严重狭窄或闭塞情况者,则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选择何种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评估决定。
日常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的人群应特别注意日常控制病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恶化。
饮食方面,建议减少摄入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及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此外,保持适度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对于烟民,应尽早戒烟。吸烟不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还会对心脏和肺部造成不可逆损伤。
未来展望——精准医学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精准破坏与清除技术有望取得突破。这将大大提高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
同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将在疾病早期筛查与风险预测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对人体多项指标的长期监测与分析,早期发现潜在危险,及时干预,将成为可能。
最后,心态的调节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过程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病情,既是对自身健康负责,更是对家人负责。
对于患者家属来说,给予患者充足的心理支持与陪伴,同样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配合度,促进病情康复。
引用文献
- Smith SC, Benjamin EJ, Bonow RO, et al. AHA/ACCF secondary prevention and risk reduc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nd other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 2011 update. Circulation. 2011;124(22):2458-2473.
- Rothwell PM, Eliasziw M, Gutnikov SA, et al. Analysis of pooled data from th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of endarterectomy for 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 Lancet. 2003;361(9352):107-116.
- Goldstein LB, Bushnell CD, Adams RJ, et al. Guideline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2011;42(2):517-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