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急性胆囊炎!70岁患者的救治之路
一位70岁的患者近日因急性腹痛住院,经诊断为急性胆囊炎。医院的综合检测显示,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亦出现异常。正常情况下,白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为4-10×10⁹/L,而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远高于这一范围,肝功能检测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也超出正常水平,分别高于40 U/L和35 U/L。此外,肾功能检测中的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也高于正常参考值,分别超过20 mg/dL和1.3 mg/dL。
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急性炎症,通常由胆结石导致胆囊管阻塞,进而引起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该状态不但会导致剧烈腹痛,还会诱发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如黄疸、发热和恶心呕吐等,因此需要紧急处理。
急性胆囊炎的成因及诊断
急性胆囊炎主要由胆结石引起,胆结石阻塞胆囊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压力增加,胆汁滞留和细菌滋生,引起炎症反应。另一些成因包括细菌感染和供血中断,特别是在老年和体弱的患者中更容易发生。此外,罕见情况下,急性胆囊炎也可因血液中细菌感染、胆囊壁梗死或肿瘤压迫引起。临床早期症状通常表现为右上腹剧痛,通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数小时发生,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和呕吐。
诊断电急性胆囊炎通常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升高是急性炎症的标志,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异常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和CT扫描,是确诊急性胆囊炎的重要工具。急性期超声波可以显示胆囊壁增厚、胆泥和胆石,CT则能更精准地评估胆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
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轻度病例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治疗和镇痛剂缓解疼痛。抗生素选择以覆盖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为主,如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严重病例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需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以解除胆囊管阻塞和杜绝感染源。外科手术包括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和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预防急性胆囊炎的日常措施
急性胆囊炎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肥胖者、糖尿病患者、肥胖和高脂饮食者、老年人以及有胆结石病史者。日常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发病风险。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习惯,饮食宜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其次,肥胖患者应积极减重,保持体重在健康范围内。第三,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胆结石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病变。对于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防止感染。
总的来说,急性胆囊炎是一种急症,需要及时的医学干预。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查,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率。如果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尽早确诊和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是预防急性胆囊炎的关键
- Kumar, S. et al., "Acute Cholecystit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17.
- Lee, J. et al., "Biliary disease and outcomes in the modern era," Current Opinion in Gastroenterology, 2016.
- Gupta, B. et al., "Role of imaging in acute cholecystitis: Updates and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Imaging Science,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