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竟是湿疹作祟?一位59岁女性的健康警钟
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59岁的刘女士突然发现自己全身布满了片状红斑,并且瘙痒难忍。这一状况持续了一周,使她不得不前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皮肤科就诊。经过医生的诊断,刘女士被确诊为湿疹,医生建议她进行抗组胺和对症治疗。这一案例唤起了我们对湿疹这一常见皮肤病的关注。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通常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环境、遗传和免疫系统等因素都会影响湿疹的发生和发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资料,湿疹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广泛存在的健康问题。
湿疹是什么?
湿疹,医学上也称作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炎症性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尤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干燥、瘙痒、红斑和丘疹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渗出、糜烂和结痂等症状。
湿疹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内因性(特应性)和外因性湿疹。内因性湿疹多与遗传相关,而外因性湿疹主要由于外界环境、过敏原等因素诱发。研究显示,内因性湿疹患者通常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1]。
湿疹的危害有多大?
湿疹最显而易见的危害是对患者皮肤的损伤,造成瘙痒难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此外,长期瘙痒和抓挠可能导致皮肤感染、色素沉着或皮肤变厚等更严重的皮肤问题。更严重的是,湿疹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导致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2]。
研究表明,湿疹患者比一般人群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临床访谈发现,湿疹患者普遍认为,疾病的反复发作和长时间治疗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3]。
湿疹的治疗方法
针对湿疹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两大类。常见的药物治疗方式有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对于轻度湿疹患者,外用的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缓解瘙痒和炎症。而对于重度湿疹患者,可能需要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4]。
近年来,生物制剂在湿疹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加。这类药物通过靶向作用于引起湿疹的特定细胞和分子,从而达到更精准的治疗效果。例如,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5]。
湿疹的预防措施
湿疹虽然难以彻底治愈,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首先,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是防止湿疹发生的重要手段。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和滋润霜有助于减少皮肤干燥和刺激。此外,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品、宠物毛发、花粉等,也可以减少湿疹的发作几率。
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在预防湿疹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例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调、暖气等干燥环境中;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穿戴过于紧身或含化纤材料的衣物。此外,尽量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因为这些因素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6]。
未来的湿疹治疗展望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湿疹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进步。未来,基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精准医学有望为湿疹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通过对患者的基因数据和蛋白质表达进行分析,医生可以制定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另外,免疫治疗和干细胞疗法等新兴技术也在不断探索中,给湿疹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
然而,无论医疗技术如何进步,患者在罹患湿疹期间,保持乐观心态和健康生活方式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亲友的支持和陪伴,对患者心理健康的恢复也有积极作用。因此,家庭成员应该多给予关怀和理解,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引用文献
- Robert Sidbury, “Atopic dermatitis: An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update,”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20.
- Jonathan I. Silverberg,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patient costs, and access to care in US adults with eczema: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JAMA Dermatology, 2015.
- Susan D. Taylor, “Impact of atopic dermatitis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2019.
- David M. Pariser,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for atopic dermatitis: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for the practicing dermatologist,” AM J Clin Dermatol, 2017.
- Emma Guttman-Yassky, “Dupilumab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to-severe atopic dermatitis,” J Am Acad Dermatol, 2019.
- Amy S. Paller, “New insights about the pathogenesis of atopic dermatitis uncover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