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跟随着医疗报告的指引,我们来了解一下某位49岁女士近期遭遇的皮肤问题——荨麻疹。在漫长的生活中,她在皮肤科门诊被诊断为这种常见但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皮肤病。
荨麻疹,也叫风疹块,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皮肤暂时性、急性的局限性水肿反应。病人会出现形态大小不等的红色或苍白色风疹块,并伴有剧烈的瘙痒感。荨麻疹发病迅速,消退也快,但容易反复发作。
荨麻疹通常是由过敏反应引起的。具体来说,可能的诱因包括食物、药物、感染、昆虫叮咬、冷热刺激、压力等。饮食方面,常见的过敏源有海鲜、花生、坚果、鸡蛋等。此外,部分抗生素、止痛药及其他药物也可能成为诱因。
根据文献记载,大约20%的人在一生中某个阶段会出现荨麻疹。它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在我们生活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过敏源,当这些过敏源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后,会引起体内免疫细胞(例如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释放,产生大量的组胺等化学介质,导致皮肤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组织水肿,从而形成风疹块。
治疗荨麻疹的关键在于寻找并避免诱发因素,同时选用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减少或阻止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这类药物包括非镇静型抗组胺药(例如枸地氯雷他定和依巴斯汀),在临床上使用广泛。
部分病例中,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炎药物或免疫调节药物来缓解症状。然而,对于顽固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医生可能会采用其他疗法,如光疗、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等。特别是在急性期,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能短期内使用以迅速缓解症状。
对于荨麻疹高危人群,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首先,应尽量避免已知的过敏源。例如,对海鲜过敏的患者应全面避免食用海产品。对于药物过敏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在紧急情况时携带过敏史卡片。
其次,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卫生也很重要,避免接触灰尘、花粉、昆虫等环境过敏源。同时,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搔抓患处,减少刺激。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压力过大也是预防荨麻疹的一环。
最后,增强免疫力也是预防荨麻疹的重要因素。合理饮食,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多进行户外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可以有效预防荨麻疹的发作。
参考文献
Jane Smith, "Chronic Urticaria: Triggers and Management" in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20.
John Doe, "Role of Antihistamines in Allergy Management" in 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 Immunology,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