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生死时速!脑卒中背后的多重危机——高龄患者如何闯过“生死关”?

  • 2025-04-07 21:21:1613次播放
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视频内容

一位84岁老人突发缺血性脑卒中,血压飙升到200mmHg以上,后期相继出现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损伤!这些致命问题为什么会扎堆出现? 更危险的是,长期高血压和糖尿病让血管像生锈的水管,随时可能爆裂。患者入院时已处于昏迷状态,无自主咳痰能力,伴随的颅内压增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增加误吸的风险,随着痰液的堆积,逐步出现肺部感染。 感染才是这类患者最大的杀手!而治疗的主要手段就是开放气道,通畅引流痰液,并结合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配合乙酰半胱氨酸化痰,是在跟感染抢时间。 高渗状态可能比中风更致命。随着脱水药物的应用,血钠逐步飙升,血液变得黏稠。应激状态导致患者的血糖进一步升高,这时候既要用胰岛素控糖,又要小心补液速度——补太快会心衰,补太慢会脱水,就像在钢丝上跳舞。 那屈肝素和阿司匹林这对“抗凝搭档”最考验技术。既要防止血栓扩大,又要避免脑出血加重。医生每6小时就要查凝血功能,调整剂量就像调校精密仪器。 这类危重患者的救治,需要ICU团队24小时待命。从呼吸机参数调整到每小时出入量计算,每个细节都关系到生死。另外要特别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这些可能是病情变化的信号。 预防比抢救更重要!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晚测压,糖尿病患者定期查糖化血红蛋白。记住“120”识别法:看1张脸是否对称,查2只胳膊是否平举无力,0(聆)听说话是否清楚。抓住黄金4.5小时,能大幅减少后遗症。

视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