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你不可忽视的大脑危机!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可能比较陌生,但在老年人中却相对常见的病症——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是指脑内硬膜和脑膜之间,因为外界创伤或其他原因导致出血,形成积血压迫脑组织。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
硬膜下血肿分慢性和急性的。急性硬膜下血肿通常是因为外伤导致的,比如摔倒或车祸等。而今天要讲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则更可能出现在老年人身上。甚至有的患者会在头部轻微受伤后,潜伏好几周甚至几个月才出现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都有哪些症状呢?实际上,这种病症的表现并不会特别突然,从最开始可能是轻微的头痛,然后逐渐发展为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四肢偏瘫或是意识模糊。有些患者会出现反复恶心呕吐甚至癫痫发作的情况,这就需要高度警惕了。
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比如CT或者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血部位和程度。在诊断明确后,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轻度的可能通过药物消肿或者观察;情况严重的则需要进行手术,比如颅骨钻孔引流,抽出积血,减轻压迫。
那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呢?这和老年人的脑部结构特点有很大关系。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会逐渐萎缩,这样硬膜和脑组织之间的间隙就变大,血管壁也变得脆弱,所以稍微受到牵拉或者外力冲击时,脑膜周围的血管可能就会破裂出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头痛就意味着硬膜下血肿,如果近期没有头部受伤,也没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大可不必太过担心。但如果是曾经摔过碰过,并且一直有头痛、呕吐等表现,就建议尽早去医院检查一下。
最后,老年人在生活中一定要格外小心防摔保护头部。尽量选择鞋底不打滑的鞋子,定期在室内防止摔倒的隐患,比如地毯边缘、湿滑的地板等。希望大家都能安度晚年,远离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威胁。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记住,有什么不舒服的情况一定及时就医,健康才是无价之宝。如果您觉得今天的讲解对您有帮助,记得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保护好他们的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