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老年人梗阻性肾病
老年人梗阻性肾病

老年人梗阻性肾病

就诊科室:
老年病内科肾病内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老年人梗阻性肾病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梗阻性肾病是指因为尿流障碍而导致肾脏功能和实质性损害的疾病。本病可以急性发生,也可慢性发生,病变常为单侧性,但不少情况也可以是双侧性。尿路梗阻通常是造成梗阻性肾病的重要原因,但如果该梗阻并未影响到肾实质时一般并不称为梗阻性肾病,而称为阻塞性尿路病(obstructiveuropathy)。肾盂积水通常是梗阻性肾病时的临床发现,但许多梗阻性肾病(例如肾内梗阻)并不一定有肾盂积水。同时许多情况特别是先天性输尿管畸形等,在检查时可以有肾盂扩张,但不一定有肾盂积水。

病因

  引起老年人梗阻性肾病的原因很多,其分类的方法亦有多种,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按病因进行分类,即按梗阻部位的病因分为腔内性、壁内性及壁外性。根据不同病因,病变可以为单侧或双侧。

症状

  常见症状:少尿、尿频伴尿急和尿痛、腹胀、恶心与呕吐、肾病性浮肿面容

  老年人梗阻性肾病的症状表现包括以下几点:

  (1)下尿路症状:因尿道狭窄、前列腺病变、膀胱颈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等所致者,常表现并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后淋漓不尽等。合并感染者,可出现下尿路刺激症状及血尿或脓尿。

  (2)上尿路症状:因输尿管狭窄、结石、血块堵塞或误扎输尿管等导致梗阻性肾病者,可出现肾绞痛、血尿。合并感染时,除尿路刺激征外,可伴寒战、高热及胃肠道症状。

  (3)全身症状:尿量增加或减少交替出现,若有肾功能不全时,可出现纳呆、恶心、呕吐、精神不振、乏力、嗜睡等。

检查

  检查项目:尿液血液、B型超声、X线平片、放射性核素图、静脉肾盂造影、CT、MRI、膀胱尿道镜检、肾功能、血象、电解质检查

  下述检查可作为诊断梗阻性肾病及其病变程度的客观指标。

  1.尿液 尿中可出现蛋白或管型,早期尿渗透压升高,晚期尿比重低且固定。合并感染者可见红、白细胞,尿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2.血液 合并感染时血象可增高,双侧梗阻肾功能不全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钙降低、血磷增高。

  特殊检查:下列检查可了解梗阻的部位、程度、性质及肾功能情况。

  1.B型超声 可了解尿路扩张积水的程度、部位以及肾脏大小、皮质厚度、膀胱有无残余尿、尿路周围有无肿块压迫,并可间接推测残余肾功能。

  2.X线平片 X线腹部平片可帮助发现肾、输尿管阳性结石,了解肾脏大小,恶性肿瘤影及有无骨转移,发现脊柱裂提示可能有神经源性膀胱。

  3.放射性核素图 梗阻肾可出现典型的高水平延长线,尚可了解分侧肾梗阻的程度及单侧肾功能。

  4.静脉肾盂造影及逆行造影 可帮助了解积水的部位、程度,并可发现尿路阴性结石及占位病变。

  5.CT及MRI 可准确诊断泌尿系梗阻的部位、原因及肾脏情况。

  6.膀胱和尿道镜 可直接了解下尿路病变的存在、部位、性质,部分患者可借此解除梗阻。

鉴别

  临床需泌尿系感染、结石、前列腺疾病相鉴别。

  1.泌尿系感染简称尿感,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因定位困难统称为尿感。临床上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

  2.肾结石指发生于肾盏,肾盂及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的结石。多数位于肾盂肾盏内,肾实质结石少见,平片显示肾区有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钝三角形致密影,密度高而均匀,边缘多光滑,但也有不光滑呈桑椹状。

  3.前列腺增生的主要症状有排尿困难,轻者夜里起床小便次数增多,有尿不净或尿完后还有少量排出的现象;严重者出现尿流变细,甚或排不出的现象;同时常伴有腰酸腰痛、四肢无力、遗精等症状。

并发症

  常见感染、尿潴留、血尿、肾功能不全等。

  1.膀胱内积有大量尿液而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引起尿潴留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阻塞性和非阻塞性两类。

  2.正常的尿液含有极少量的红细胞,未经离心的尿液在显微镜下每个高倍视野可有红细胞0~2个,如果超过此数,即为血尿。

  3.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严重破坏,使身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症后群。

预防

  本病有多种病因引起,预防应首先明确引起梗阻的原因,并给予特殊治疗,尽量解除尿路梗阻使尿路畅通病情改善,对不能去除梗阻的疾病,可通过输尿管回肠吻合术转移尿流,必要时需考虑梗阻肾切除术,只有明确梗阻原因并积极予以恰当的治疗,方能保护肾功能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内科治疗无效时,应尽快手术。

  (1)忌咖啡、可可等兴奋性饮料。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霉变、油煎、肥腻食物。

  (4)忌烟、酒。

治疗

诊断确立后,应及时针对病因治疗,尽早解除梗阻,防治感染,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保护肾功能。

  1.解除梗阻 针对不同病因、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尿路梗阻,采取不同方法解除梗阻。

  (1)尿路结石:任何部位的结石,若直径<5mm时,有可能排出。中西医结合疗法总的原则是排石、溶石、碎石、取石。

  排石方法应口服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药,每于服药后半小时,再加服阿托品0.6~0.9mg,并反复作下跳动作,可提高排石率。溶石方法是口服溶石鹅去氧胆酸(CDCA)与熊去氧胆酸(UDCA),服后0.5~2年的溶石率分别为34%和33%。若结石直径>5mm和(或)经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或肾积水严重者,当果断行体外震破碎石或手术取石。

  (2)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肥大,是老年男性下尿路梗阻的常见病因,若造成不完全性梗阻,可先行保守治疗。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西药有α受体阻断剂、5α还原酶抑制剂、激素(抗雄酮)等。此外,特拉唑嗪(高特灵片)口服效果明显。物理性技术有经膀胱镜置入钛镍合金支架于后尿道,起支撑、扩张作用,以解除梗阻。用上述方法无效或梗阻进行性加重者,应及时行前列腺摘除术,以彻底解除梗阻。

  (3)输尿管周围粘连:慢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腹腔结核、非特异性结肠炎和(或)肠道炎症、阑尾穿孔以及腹部放疗等,均可导致后膜纤维化、输尿管粘连,是造成输尿管梗阻的常见原因。早期可用皮质激素缓解因粘连所致的梗阻。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清热利湿。若粘连不能缓解,肾积水加重者,可行输尿管松解术,亦可手术中放置输尿管支架。

  2.防治尿路感染 尿路梗阻患者极易并发尿路感染,故应尽早解除梗阻。各种检查要严密无菌操作。对已并发尿路感染者,取清洁中段尿或膀胱穿刺尿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恰当的非肾毒性抗生素治疗。

  3.梗阻后的治疗 尿路梗阻解除后,数小时至1日内即开始多尿,一般4天内自行缓解,重者可延续1~2周。每天尿量达3000~4000ml,个别可达10000ml以上,极易导致脱水、电解度失衡及低血压状态,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意外。若梗阻解除后3~4个月仍无明显多尿者,表示已发生不可逆性肾衰,应按慢性肾功衰处理。若完全性尿路梗阻短期内形成急性肾后性肾衰,应果断行肾盂造瘘或行临时性血液净化治疗,以保护肾功能,为进一步根治梗阻性肾病赢得时间。

 

饮食

  老年人梗阻性肾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老年人梗阻性肾病患者忌咖啡、可可等兴奋性饮料。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霉变,油煎,肥腻食物。忌烟,酒。请注意健康饮食,一日三餐,少吃多餐,合理安排饮食。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