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人外周血的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计数的0%~1%,绝对值为(0.02~0.05)×109/L。如分类计数>2%(至少计数200个白细胞)或绝对值>0.15×109/L(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算)或>0.1×109/L(直接计数法计算),称为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basophilia)。
(一)发病原因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比较少见,可见于以下疾病。
1.骨髓增生性疾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别是加速期和急变期,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还有早期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有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别伴有染色体易位如t(3;6)或t(6;9)者,亦可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2.感染 结核(特别是播散性无反应性结核)、水痘、钩虫等感染。
3.中毒及变态反应 铅、汞、铋、锌、药物(特别是全反式维A酸)、注射异体蛋白后、某些食物过敏。
4.代谢及内分泌紊乱 黏液性水肿、糖尿病等。
5.其他病因 肥大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恶性肿瘤、霍奇金病、溶血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肾病、照射、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月经初期、重组IL-3注射后等。
常见症状:发热、全身潮红、心动过速、哮喘、休克、溃疡、出血
由于嗜碱性粒细胞富含组胺,其增多可致高组胺血症,引起高组胺综合征,表现有发热、全身潮红、心动过速、哮喘、血压降低,甚至休克、溃疡病及出血等。此种情况可见于全反式维A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作为其治疗相关综合征之一,一般于用药2~4周出现,嗜碱性粒细胞随白细胞计数增多而增多。lwakm等发现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在嗜碱性粒细胞高峰时,白细胞维A酸受体α重排明显减少,说明嗜碱性粒细胞不是来自白血病细胞克隆,而是反应性增多。此外,嗜碱性粒细胞含肝素,其增多可致出血。以上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特有的情况。
根据外周血嗜碱细胞增高,即可诊断本病。
检查项目:外周血象、骨髓象
跟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做鉴别。嗜酸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是指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4~0.45)×109/L(400~450/mm3)。临床上常与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的非特异性反应等。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根据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程度分为轻度:嗜酸粒细胞(0.4~1.5)×109/L;中度:嗜酸粒细胞(1.5~5)×109/L;重度:嗜酸粒细胞>5×109/L。无论嗜酸粒细胞增多程度如何,其病因是共同的。
1、感染:感染可发生在各个部位,以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最常见,可发生溃疡或者坏死,肺部感染、肛周炎、肛旁脓肿也非常常见,严重时可致败血症。
2、贫血:部分患者因为病程短,可无贫血,半数患者就诊时已有严重的贫血,尤其是继发性的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3、出血:出血时可以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以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量多为多见,眼底出血可致视力障碍。
本病无特殊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平时应注意
1、早睡早起,运动身体。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亦易激动生火,招致外感内伤。
2、保持心境平和。春季忌怒,处事勿过于急躁,要时常保持心境平和。
3、戒烟、少喝酒及咖啡。吸烟最易损害呼吸道表面屏障,诱发疾病发作。烟酒及咖啡都会刺激神经兴奋,有些人想借以“消除紧张和疲劳”,其实反而削弱了人体的抗病力。
4、积极参加身体体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5、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而含铁,少吃油腻煎炸及辛辣刺激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