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G-6-PD deficiency in leukocyte)是1972年由Cooper等报道,其特征为患者中性粒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显著降低,自幼反复出现各种细菌感染。
(一)发病原因
白细胞中的6-磷酸脱酶缺活性降低所致的细菌感染。
(二)发病机制
根据1971年Bachner等的研究,认为G-6-PD是细胞内单磷酸己糖(Hexase-monophosphate)分解代谢过程中所必需,它能催化单磷酸己糖脱氢产生NADPH,后者在NADPH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H202,从而在细胞内发挥杀菌作用。本症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中G-6-PD酶的活性低于正常人的25%(有人证实先天性白细胞G-6PD缺乏症的中性粒细胞此酶的含量往往也低,但大多数红细胞G-6PD缺乏症的患者,中性粒细胞G-6PD水平相当于正常人的25%~50%)。其细胞中H202含量也低于正常人的25%,即便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虽属正常,但起不到杀菌作用,因而在吞噬病原体后不增加耗氧量和己糖单磷酸旁路活性,故不产生过氧化氢。
常见症状:易感染、贫血、淋巴结肿大
主要对H202阳性菌属易感性增高,易发生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黏质沙雷菌以及很多真菌感染。除有慢性肉芽肿症状外,尚合并轻度非球形细胞溶血。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诊断。
检查项目:血象、中性粒细胞G6PD活性、NBT还原实验、中性粒细胞培养
全血细胞计数是一项筛选性试验,它众多的疾病在诊断都需要用到这项检查。通过这项试验,医生可以观察到血细胞的增多、减少、被破坏等情况,从而了解到炎症、过敏、血凝等众多情况,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血细胞计数正常值:红细胞,白细胞检查无异常数目。 1.NBT还原实验正常或降低,多数病例杀菌力低。 2.中性粒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美蓝刺激HMP,CGD的中性粒细胞HMP活性增加,本例则无反应。 3.中性粒细胞G-6PD活性 降低在正常5%以下。
本病应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等其他溶血性贫血鉴别。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因自身免疫机制所引发的一组溶血性贫血。导致溶血的抗红细胞自身抗体主要为温型抗体,其发病机制为:①病毒、药物等使红细胞膜抗原变性,刺激机体产生相应自身抗体;②某些微生物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可与红细胞膜抗原发生交叉反应;③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将红细胞膜抗原识别为非己抗原而产生抗体。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简称PNH,是一种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溶血。其特点为常在睡眠后解酱油色或葡萄酒色尿。可伴全血细胞减少、感染和血栓形成。本病虽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我国北方多于南方。半数以上发生在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与遗传及种族无关。本病起病隐袭缓慢,呈慢性过程,以贫血、出血为首发症状者较多,以血红蛋白尿起病者较少。且本病可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互转化。中位数生存期约10年,也有长达20年以上。治疗主要为对症及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国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出血及感染。
G-6-PD及其生化变异型 “正常”酶称之为G-6-PDB,G-6-PD缺乏症是由于编码G-6-PD氨基酸序列的G-6-PD结构基因异常所致。部分纯化残存酶的详细的生化研究提示它们之间存在异质性,这些异常的酶即为G-6-PD生化变异型。196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对G-6-PD变异型的命名、分型标准及方法作了统一规定。G-6-PD的定型主要根据电泳速率及酶动力学特征参数,诸如酶活性、电泳速率、6-磷酸葡萄糖(G6P)和辅酶Ⅱ(NADP)的米氏常数(KM)底物同类物(去氧G6P、磷酸半乳糖、脱氨NADP、辅酶Ⅰ)利用率、热稳定性、最适pH,但最低限度需要下列5项:①酶活性;②电泳速度;③G-6-PD米氏常数;④去氧G6P的相对利甩率;⑤热稳定性。
可多食用含天然抗生素的食物,增加抵抗力。
生姜:
可参与细胞免疫,提高溶菌酶活性,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堇色毛癣菌、阴道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可用于防治皮肤、指甲感染及阴道滴虫引起的外生殖器感染等。
方法:用10克鲜生姜加200毫升水,煎10-15分钟后取汁,分早晚2次服用。
葱白和大蒜:
它们中的主要成分是蒜素,对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可激活机体溶菌酶的释放,使病菌细胞裂解死亡,从而起到抗感染的作用。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痢疾、肠炎等感染性疾病有明显作用。
方法:将500克葱白洗净切碎、250克大蒜去皮切片,将250克鸡肉切块炖熟后,加入葱白和大蒜再炖5分钟即可。每天食用1次。
马齿苋:
这种普通的野菜是典型的天然抗生素,可抑制杀灭侵害消化道黏膜的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改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杀灭作用,有助于防治皮肤红肿、毛囊化脓感染(也就是常说的疖子)等疾病。
方法:①治痢疾。鲜马齿苋100克(干品50克),水煎15分钟,加红糖适量,饭前服,每天2次。②治疖子。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分2次服。另取鲜马齿苋适量,加少许食盐和米粥,共捣成糊状,敷于患处。③治肾盂肾炎。将鲜马齿苋500克洗净切碎,与红糖150克放入沙锅内,加水煮沸半小时,去渣取汁,趁热服下。服后盖被出汗,每日3剂。
紫苏:
紫苏叶中的紫苏醛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等具有强力杀灭作用,在日本被用于生鱼片的配菜,并用于防止生冷食物中毒和腹痛、腹泻、发热等消化道感染。
方法:将50克紫苏叶放入水中(约1000毫升)煎至只剩一半水,用干净纱布过滤取汁,汁凉后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喝水时滴入3-4滴紫苏叶汁即可,每天饮用2次,防治胃肠道疾病的效果好。
芥末油:
可杀灭霍乱菌、伤寒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白喉菌、结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常食用可预防肺炎、肺结核、腹泻、皮肤感染等疾病。
方法:将250克菠菜、50克泡发木耳在沸水中焯1-2分钟,捞出滤水后,加0.5-1毫升芥末油或芥末膏,拌匀后食用。
平菇:
能抑制病毒素的合成和病毒增殖。此外,还含多种养分及菌糖、甘露醇糖、激素等,可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等,对肝炎、病毒性感冒、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效果。
方法:将平菇洗净,用沸水焯过,凉拌、快炒均可,每天食用100克。
圆白菜:
含有被称为“溃疡愈合因子”的物质以及植物杀菌素,对溃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能加速创面愈合,是胃溃疡患者的理想食品。
方法:将圆白菜洗净,切成细丝,加葱蒜等调料凉拌后食用。烹制时要大火快炒,尽量缩短时间,以免破坏圆白菜中的植物杀菌素。
空心菜:
含能提高巨噬细胞吞食细菌活力的木质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预防皮肤、口腔、咽喉部、肠道的感染。
方法:将空心菜洗净,入沸水焯2分钟,晾凉后切成小段,放入少量的蒜末及香油、盐、味精等调料凉拌食用。如口腔或皮肤有炎症,也可绞出菜汁涂抹、含漱。
蒜苗:
又叫蒜薹、蒜毫,含有辣素,其杀菌能力可达到青霉素的1/10,对多种病菌和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预防感冒、伤口感染、咽喉感染、口腔溃疡等。
方法:烹制时间不宜过久,以免破坏辣素,削弱杀菌效果。此菜粗纤维较多,有滑利大便作用,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不宜多吃。
荸荠:
含有植物杀菌素——荸荠英,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的繁殖,对皮肤疖肿、口腔溃疡、咽喉部感染有一定疗效。
方法:荸荠可炒食、煮食,但不宜生食。因为吸虫幼虫囊蚴容易附着在荸荠上,生食可能引发吸虫病。
萝卜:
含有一种抗病毒的活性物质——干扰素诱生剂,能刺激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杀灭病毒。萝卜中的纤维木质素,还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对病毒性感冒、病毒性疱疹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方法:最好生吃,生吃细嚼时能促使有效成分释放出来,煮熟后会大量破坏有效成分。生吃萝卜半小时内不宜吃其他食物,以免有效成分被稀释。
茴香:
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可防治多种感染性腹泻。
方法
可将茴香做成馅料,包成饺子、包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