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基底细胞腺瘤
基底细胞腺瘤

基底细胞腺瘤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口腔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为涎腺上皮性良性肿瘤。Klein sasser和Klein(1967)首先描述其病理表现,并将其列为涎腺肿瘤的一个类型。Evans(1970)进一步阐述了其特征。基底细胞腺瘤的组织来源是闰管细胞或储备细胞。

病因

  基底细胞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涎腺肿瘤,占涎腺肿瘤的1%~3%,占大涎腺肿瘤的1%~4%,占涎腺恶性肿瘤的5.1%~12%。据Garder报告,占大涎腺恶性肿瘤的 7%~15%。发生部位以腮腺最多,几乎为腮腺所独有。但发生在颌下腺、舌下腺及小涎腺者均有报道。此肿瘤从少年到老年均可发病,但以40~60岁最多见,女性较男性多见。

症状

  常见症状:无痛性肿块

  基底细胞腺瘤占涎腺肿瘤的2%左右,好发于大涎腺中的腮腺,小涎腺以上唇最多见。多见于男性患者,小于40岁者少见,以50~60岁发病最多。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无自觉症状,往往以无痛性肿块就诊。肿瘤界限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软。

检查

  检查项目:涎腺超声检查、X线、镜检、组织病理

  1、涎腺造影X线表现为良性肿瘤的占位性病变。

  2、大体形态 基底细胞腺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肿瘤体积一般不大。肿瘤剖面多呈实性,灰白色,亦有囊性变者,剖面呈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稀薄的棕红色粘液样物。

  3、镜检 由肿瘤性上皮细胞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肿瘤细胞密集成团或呈条索状,细胞为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胞浆少,呈嗜碱性,核圆形、染色深,核仁不明显。有时上皮团块的外周部位呈单层排列,颇似皮肤的基底细胞癌,但核分裂象少见。瘤内缺乏肌上皮细胞,肿瘤实质与间质之间界限清楚,有基底膜相隔。有的病例中,上皮团块内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腔,囊腔内充有变性的肿瘤细胞。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粘液含量极少。

鉴别

  1.多形性腺瘤:组织学上,泪腺混合包含双层腺管上皮,同时含有异常的基质成分,如脂肪、纤维、软骨组织等,因此称为“混合瘤”,肿瘤有完整包膜。多见于中年人、男性,一般单侧受累。

  2.管状腺癌:多发生于唇腺。

  3.腺样囊性癌等鉴别:最常见于腭部小唾液腺及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发生舌下腺的肿瘤,多为腺样囊性癌。肿瘤易沿神经扩散,常出现神经症状,如局部疼痛、面瘫、舌麻木或舌下神经麻痹。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一旦发病,应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基底细胞腺瘤生长缓慢,有完整的被膜,术后复发者比较少见。

治疗

  因病因不明,故目前暂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一般采取排手术疗法。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但单纯的手术切除是不恰当的,应至少在肿瘤外的正常组织切除。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