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疾病简介:涎腺又称唾液腺,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大对涎腺以及位于口咽、咽部、鼻腔和上颌窦粘膜下层的小涎腺组成,口腔的小涎腺按其所在解剖部位,分别称为腭腺、唇腺、磨牙后腺及颊腺等。
常见症状:涎腺肿大、红肿或有脓液流出
检查项目:口腔常规检查、穿刺等
1.腮腺混合瘤
涎腺混合瘤80%以上发生在腮腺,其中绝大部分位于腮腺浅叶,表现为腮腺区的组织膨隆,特别是耳垂、颌后区最为常见。肿瘤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突起,无痛,肿物的硬度亦不一致,推之可活动,不与深部组织和皮肤粘连。发生在腮腺深叶者,常表现为咽旁软组织向中线膨隆畸形,很像从软腭生长的肿瘤,体积不大时,常无症状,患者偶有咽部异物感。腮腺深层混合瘤长大后,可压迫该侧下颌骨升支,进入颌后区向外膨隆。位于腮腺深层的混合瘤,由于肿瘤生长受翼下颌韧带的限制,活动度不大,肿瘤常呈哑铃状。
2.下颌下腺混合瘤
则在颌下三角区域出现,肿块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推之能活动。
3.小涎腺混合瘤
可发生于口腔各部,以硬软腭交界处居多。肿瘤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多呈球形,周界清楚。多为实质性中等硬度,表面有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一般良好。而位于腭部的混合瘤移动性很差,特别是硬腭的混合瘤与骨膜粘连固定。
肝脾肿大、发热、黄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神经系统受侵犯。
肝脾肿大的程度、硬度、表面的光滑程度等等。除注意肝脾肿大的特点外,查体仍要按系统详细进行检查。特别注意有无心肺异常,有否腹胀和腹内其他包块,有否腹水征。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亦称原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他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增强免疫作用的食物:甲鱼、乌龟、海龟、沙虫、青鱼、鲨鱼、水蛇、虾、白花蛇、鲫鱼、桑椹、无花果、荔枝、胡桃、瓜蒌、马齿苋、豆豉、橄榄、杏仁、丝瓜。多食用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家禽等。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和不易消化制品。如辣椒、香烟、烈酒、生食、冷荤及含大量动物脂肪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