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脂血症常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临床上分为两类:
①原发性,罕见,属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疾病;
②继发性,常见于控制不良糖尿病,饮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肾透析、肾移植、胆道阻塞,口服避孕药等。
西医病因:
高脂蛋白血症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系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或遗传性缺陷)所Ⅱ致,也可因饮食、营养等因素引起;继发性者主要继发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痛风、肝病、肾病等。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有两种分子缺陷,一种认为是LPL(脂蛋白脂酶)先天性缺乏或缺陷,因为产生LPL时必需有胰岛素参加,所以LPL缺乏也可能继发于糖尿病胰岛素不足。另一种,认为是ApoC-Ⅱ缺乏或缺陷,ApoC-Ⅱ是LPL起催化作用的辅因子, LPL没有ApoC-Ⅱ催化时其活力低下和缓慢。 LPL活力不足,大量CM和VLDL不能完全水解而堆积在血流之中。最近发现一种LPL和ApoC-Ⅱ工并无缺陷的Ⅰ型,呈显性遗传,其特点是血浆中的非脂蛋白部分有抑制LPL活力的物质存在,Ⅱ型高脂蛋白血症为家族性遗传性疾病,至少有三种不同的遗传本质: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基因突变导致LDL受体(ApoB.E受体)缺陷或缺乏为特征,引起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Ⅲa型纯合子病人的细胞LDL受体没有功能,或者是因为受体蛋白缺乏或缺陷,有些病人虽有受体的存在,但是与受体相结合的LDL分子有缺陷,不能内陷进入细胞内部。杂合子病人有半数正常人的受体数目,这些病人过剩的LDL堆积在血浆中。② 家族性联合高脂血症:可能是由于肝脏产生过多的ApoB所致。 ApoB是VLDL和LDL的主要蛋白成分,它的异常可以造成血浆中这两种脂蛋白或一种脂蛋白增高。③多基因性高胆固醇血症:绝大多数患者具有遗传性 LDL水平增高,有些患者则有异常的LDL,由于与受体的结合不良,结果使血浆中LDL的清除受影响,然而大多数的多基因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由于其它原因而影响LDL的清除,有些患者是因为对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异常敏感所致。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最常见于ApoE缺乏或缺陷,功能有缺陷的ApoE不能被肝脏ApoE受体识别,因此大量乳糜微粒残骸、βVLDL或IDL积存在血浆中,继发Ⅲ型高脂血症的疾病有甲状腺功能过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Ⅳ型高脂血症可能发生在受到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或家族性联合性高脂蛋白血症影响的成员。许多病人有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他们有VLDL-TG的过度生成,这些病人可能有遗传因素的存在;另一些患者其VLDL清除率低于正常人;尚有一些患者两种情况兼有。其分子缺陷还没有证明,也许是ApoC-Ⅱ。或HTGL缺陷。继发Ⅳ型高脂血症的疾病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VLDL-TG清除降低、甲状腺功能过低,特别在伴有肥胖者, VLDL-TG生产增多而LPL活力低下;糖尿病严重胰岛素缺乏者,其LPL活力降低,肥胖和成年型糖尿病病人,其VLDL一TG过度产生;肾病综合征VLDL-TG分泌过多,过量摄人高热量食物如碳水化合物和酒精,肝脏疾病(如肝炎HTGL不足、ApoA Ⅰ及AⅡ合成紊乱), VLDL分解代谢紊乱,可能出现VLDL和LDL增高。
常见症状: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心急缺血、心悸气短
一、症状:
Ⅰ型主要临床表现有①皮肤改变可为最先出现的症状,在肘、股、背和臀部出现皮疹样黄斑瘤,直径2mm左右,略呈黄色,基底有红斑,不会出现眼睑黄斑瘤和肌腱黄色瘤。②腹痛,有时甚剧,呈绞痛,可反复发作,有的是继发于反复发作的胰腺炎。Ⅱ型高脂蛋白血症在出生后30甚至60年间并不出现症状,约有1/3杂合子患者到40岁发生腱黄瘤,男性患者中约有65%到60岁出现冠心病症状。纯合子型不多见,约100万人中见1例,有严重临床症状,胆固醇在广泛部位积聚, 10岁前产生皮肤表面和腱黄色瘤,脂性角膜弓,一般在20岁以前冠心病症状已很明显。家族性联合性高脂血症多属Ⅱb型,个别为Ⅱa和Ⅳ型,冠心病发病率增高,常伴有糖尿病,有倾向于高尿酸血症,腥黄瘤较少见。Ⅲ型发病率约0.01%,为高染色体隐性遗传,易得动脉粥样硬化,手掌纹理处、眼睑和肌膝处多发结节性黄瘤。Ⅳ型常有早发冠心病、中风,皮肤表现比Ⅱa型少, TG>16.935mmo1/L(1500mg/dl)时可见发疹性黄瘤。
二、体征:
Ⅰ型病人多有肝脾肿大及眼底改变,眼底血管的色彩呈“番茄酱”样,此种眼底称为“脂血症性视网膜”。肝脾肿大是因为脂蛋白不能通过受体途径代谢而积留在血浆中,肝脾巨噬细胞大量吸收脂蛋白,而产生肝脾肿大。其他类型高脂血症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时,会出现上述疾病所具体征。
检查项目:血液流变学检查、心电图、脑电图、脑血流图
1.测定血脂谱全套
空腹TC、TG、LDL-C、HDL-C。
2.判断血浆中有无乳糜微粒存在
可采用简易的方法,即把血浆放置4℃冰箱中过夜,然后观察血浆是否有“奶油样”的顶层。
3.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
1~2周内血浆胆固醇水平可有±10%的变异,实验室的变异容许在3%以内。
4.有关脂代谢的特殊检查
(1)载脂蛋白测定 测定血浆ApoB和ApoAⅠ水平对于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2)体内脂蛋白代谢测试 此外,还可进行基因DNA突变分析、脂蛋白-受体相互作用以及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胆固醇脂化酶与合成酶等方面的测定。
5.其他检查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和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存在胰岛素抵抗,其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临床上可表现为糖耐量异常;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常合并有糖尿病;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可伴有高尿酸血症;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可伴有甲状腺功能减低。
中医诊断:
(1)痰浊中阻:
证候:形体肥胖,心悸眩晕,胸脘痞满,腹胀纳呆,乏力倦怠,恶心吐涎,口渴不欲饮水,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苔腻,脉濡。
证候分析:肥人多痰湿,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则眩晕;浊阴不降故恶心吐涎,中焦气机不降故有胸脘痞满、腹胀等症;津不上承则口渴而不欲饮水;痰湿困脾、脾失健运会出现纳呆、乏力、倦怠等症。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苔腻,脉濡均为痰浊中阻之象。
(2)肝郁脾虚:
证候: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健忘失眠,口干不思饮食或纳谷不香,四肢无力,腹胀便清,舌淡苔白,脉弦细。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气机疏泄不利,则精神抑郁,肝郁化火,肝阳上亢则急躁易怒,火热扰心则失眠,口干为肝胆有热之象;木旺克土,肝郁脾虚;水谷不化,精微无生,四肢百骸失去荣养则出现健忘,四肢无力。脾虚不运则不思饮食或饮食不香,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弦细,为肝郁脾虚之征。
(3)肝肾亏虚型:
证候: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肋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则有咽干口燥,上扰清窍则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热扰心神故有失眠多梦;阴虚内热则五心烦热;肾虚则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4)气滞血瘀:
证候: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或憋闷不适,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舌紫暗或见瘀斑,脉沉涩。
证候分析:气滞血瘀,气机不能条达,则有性情急躁、胸胁胀闷或憋闷不适;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则有走窜疼痛,气血凝滞重者则出现肋下痞块,刺痛拒按,舌紫暗或见瘀斑,脉沉涩,为气滞血瘀之征。
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周内如2次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为≥6.0mmo1/L(230mg/dl)或甘油三酯(TG)≥1.54mmo1/L (140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男性≤1.04mmol/L(40mg/dl)、女性≤1.17mmo1/L(45mg/dl)者,即可确诊。按WHO标准可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五型,其中巨型又分Ⅱa和Ⅱb两个亚型。
血脂与冠心病
拒统计,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冠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等,其中、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调节血脂是防治冠心病最基本疗法: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则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只要有冠心病,不论你血脂高或不高,均应长期服用调脂药。因为长期调脂治疗可以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血脂与脑梗塞的关系
当血液中胆固醇增高时,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在动脉壁内堆积,使动脉官腔狭窄,阻塞血液流入相应部位,引起动能缺损。它发生在脑血管时引起脑梗塞,医学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能治疗脑梗塞,还能预防脑梗塞。调脂治疗与脑中风:脑中风的原因很多,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高龄、糖尿病、血液病等,其中高血脂、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证明,长期调脂治疗能明显减低脑中风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因此,临床医师对高血脂的治疗越来越重视。
血脂与糖尿病
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被称为“三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三者密切相关,高血脂可加重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治疗高血糖外,还需要调节血脂,是减少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调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肢体坏死、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这些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或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脂,积极治疗高血脂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大有好处。调整血糖能一定程度改善血脂,但要达到理想水平,还需调脂药干预治疗。糖尿病与脂代谢的治疗状况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优劣的标准。
血脂与脂肪肝
脂肪肝是脂肪在肝内大量蓄积所致,常合并有血脂增高。B超检查是目前检查脂肪肝的主要手段。脂肪肝发病率高达5~10%,成人体检中转氨酶增高者约 35%为脂肪肝,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对防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哪些人易患脂肪肝: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堆积者、长期大量饮酒者、肥胖者和患有病毒性肝炎者。脂肪肝有那些症状:轻度脂肪肝多数无自觉症状,中度、重度表现为肝肿大、食欲减退、肝区胀痛、转氨酶升高,少数出现轻度黄疸、脾大等。脂肪肝患者应该怎么办: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脂肪肝的发展,大多数脂肪肝是可以治愈的。包括祛除病因、改善生活方式、调节饮食结构;应用调脂药进行治疗。
西医治疗:
对于高脂血症,饮食治疗是极为重要的,此法也是治疗本症的基本措施。特别提高乳糜微粒血症Ⅰ、Ⅴ型,一般只需低脂肪膳食(每日20~30g)使脂肪入量<30%总热量。第Ⅰ型还可加用中链TG(即8-10碳链脂肪酸脂肪),可经门静脉直接吸收入肝而利用,不需经过形成乳糜微粒阶段,以免加重病情,有时疗效较差,则须长期服用方能奏效。对Ⅴ型除限制脂肪外尚须限制糖类及胆固醇(每日300~500mg,使体重下降到标准范围,给高蛋白以保证营养。对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即Ⅲ、Ⅳ、V型),治疗重点在于限制总热量及糖,减轻体重。高胆固醇血症者(Ⅱa、Ⅱb型)宜采用低胆固醇(每日(<=300mg,低饱和脂肪酸饮食治疗(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之比<1),并加用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等。
当进行饮食治疗后,各项血液脂质和脂蛋白浓度仍处于中度危险或高度危险以上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1.纤维酸(fibric acid)或安妥明衍生物 安妥明是使用较早的降脂药,由于从长期治疗试验和冠心病一级预防试验结果看出,安妥明并无预防冠心病和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的作用,且副作用大,故目前已从临床治疗中淘汰,代之以一系列的安妥明衍生物,如非诺贝特、吉非罗齐、必降脂等,这些药物有比安妥明更为有效的降脂作用和更小的副反应,已为临床广泛使用。
(1)非诺贝特(fenofibrate):化学名称2-4-(4氯苯甲酰基)苯氧基-2-甲基-丙酸异丙酯。是7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和有效的降脂药之一。其降血脂特点是降低血清TG有强效,且对部分高TC血症患者作用也很明显。服药后平均降低血清TG 40%~56%, TC降低22%~23%,降低Ⅱa型患者LDL-C 38%,Ⅱb、Ⅳ型患者的VLDL-C 65%,平均升高HDL-C 15%。非诺贝特作用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由于抑制VLDL合成和促进VLDL的降解,增加LDL分解代谢。副反应常见的有中上腹不适,少数病例出现暂时性的肝功ALT轻中度增高和尿素氮增高,停药后即能恢复。未见严重副反应。停药后血脂有回升现象。常用量每日300mg,分3次饭后服。
(2)吉非罗齐(gemfibrozi1, 1opid,诺衡):化学名称5-(2,5-二甲基苯氧基)-2,2-二甲基戊酸。吉非罗齐在分子结构上与安妥明类似,但在药效和治疗专一性上有差异。对各型高脂血症有效,一般能降低血清VLDL和LDL分别为30%~50%和10%~20%,升高HDL-C 15~25%,亦能升高ApoA-I和ApoA Ⅱ水平。该药有调整机体脂代谢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降低VLDL的合成,增加脂蛋白脂酶活力,促进VLDL的分解代谢而降低甘油三酯,它促进ApoA I和ApoA Ⅱ的合成使HDL含量增加。对肝脏的甘油三酯脂酶有抑制作用。该药起效快,作用强,服药4周后即见效且稳定,但停药后有回升现象。副反应有引起胃肠道不适,肝功能ALT升高,少数人出现皮疹等,停药后症状即能消失,常用量900mg,分3次服。
(3)必降脂(bezafibrate):化学名称2-(4-(2-(4-氯苯甲酞胺基)-乙基)苯氧基)-2-甲基-丙酸。必降脂的药理作用主要是降低血清VLDL和增高HDL浓度。每日600mg,分3次服用。2个月后平均降低TG 46%, VLDL-TG 43%, LDL-TG 27%, TC I3%(主要是降低VLDL-C)。该药降低VLDL的作用与血脂类型无关,而对TC和LDL-C的效应则取决于最初高脂血症的类型,如Ⅱa型TC可降低 18%~23%, TG降低20%~35%,而对Ⅱb型的TG下降幅度高达36%~64%, TC下降18%,Ⅲ型患者VLDL-TG可降低58%,Ⅳ型TG降低68%,而对TC仅轻度降低,Ⅴ型TG降低80%, TC降低50%。HDL-C的升高平均为30%,特别是HDL低水平者, HDL-C可增加达70%。用药后LDL-C/HDL-C降低24%,有益于抗动脉粥祥硬化。本药作用机理在于显著增强脂蛋白酯酶和肝脏甘油三酯脂酶活力,促进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迅速水解。用药后外周组织细胞内LDL分解代谢加强,LDL经受体途径的代谢增加65%,由于代谢过程中脂质和脂蛋白的再平衡,结果HDL含量增高。必降脂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和使纤溶活性正常化及降低血粘度的作用,改善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糖耐量。故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以及其它各型高脂蛋白血症。本药耐受性良好,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适、ALT增高,偶见过敏,停药后即恢复正常。
2.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1) 1ovastatin (mevinolin):化学名称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本化合物是从一种霉菌中分离得到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该药能有效降低杂合子型家族性和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清旭固醇含量,疗效与剂量有关,20mg每日2次可降低LDL-C约25%~30%, 40mg每日2次则可降低35%~40%。但对纯合子患者的血清胆固醇仅能降低 7%~12%,另外对Ⅲ型患者的β-VLDL有降低作用。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和肾病综合征患者的VLDL和LDL-C含量,服药4~6周即达最高疗效,以后维持稳定。如与胆汁酸螯合剂联合应用,可使LDL-C降低达50%~60%。因为两者联用既抑制了LDL的合成又增加了LDL的清除,疗效增加,用药剂量又比单用时减少。 1ovastatin和其它同类药如compactin、 pravastatin、simvastatin等一样,其分子结构中的部分侧链β、δ-二羟基戊酸与HMG-CoA还原酶的天然底物HMG-CoA结构十分相似,这部分结构能与酶活性部位结合,成为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从而抑制了体内胆固醇的生物合成。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减少又可刺激细胞表面LDL受体合成的增加,从而促进LDL、VLDL和 VLDL残骸通过受体途径代谢,降低血清LDL含量。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因LDL受体基因缺陷,不能合成有功能的LDL受体,故药物对这种病人无效。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眼药初期可见轻、中度无症状的ALT增高,少数病人有轻度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皮疹等,停药后即可恢复。
(2) pravastatin:是日本San Kyo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能降低家族性和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者的血清胆固醇,临床研究表明每日10mg分2次服用, 16周后能降低血胆固醇18.8%,明显降低LDL-C和ApoB含量,增加HDL-C 6%,高剂量时可使甘油三酯明显下降,作用机理和副反应与前相同。
3.树脂类降脂药 这类降脂药有消胆胺(cho1estyrpmine)和降胆宁(co1estipo1)。它们同是不为胃肠道吸收的高分子阴离子交换树脂。在胃肠道内以其氯离子与胆汁酸交换形成多价螯合物排出体外、干扰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胆汁酸是胆固醇的最终代谢产物,胆汁酸排泄的增加,促使胆固醇更快地变成胆汁酸,致使细胞内胆固醇含量降低,促进LDL受体合成的增加,加速LDL代谢而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树脂类降脂药主要适用于LDL增高类型的高脂蛋白血症即Ⅱa和Ⅱ b型,用药后平均胆固醇降低20%~30%,治疗期间可能引起原有VLDL含量增高,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更高,必要时需加用主要降低VLDL的药物。这类药疗效与剂量有关,常从20g开始增加到每日30~32g。因为是颗粒剂型,所以常用果汁等饮料于餐前或餐时冲服。副反应常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胀、便秘。可与丙丁酚联合应用以增加疗效,减少剂量和副反应。
4.丙丁酚(probucol)化学名称4,4'-(异丙叉硫代)双(2,6-二-七-丁基苯酚)。丙丁酚主要降低血清胆固醇,对甘油三酯作用不大。临床长期治疗研究表明,丙丁酚降低血清胆固醇20%~25%,相当于高剂量烟酸,但降低幅度不如树脂类药,而比后者容易耐受,该药降低LDL-C、VLDL-C,但也降低HDL-C,平均降低HDL-C约10%~20%。有报道表明丙丁酚有预防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目前认为丙丁酚降胆固醇的机理,在于增加LDL的分解率和增加胆汁酸的排爿泄,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改变HDL的结构和代谢功能,促进胆固醇的逆运转,另外丙丁酚是一种抗氧化剂,能预防LDL的诱变。本药适用于Ⅱa和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副反应见腹泻或粪便松散、胃肠道刺激症,心电图见Q-T间期延长。剂量每日2次,每次500mg。严重心肌损害者慎用。
5.烟酸:烟酸属于B族维生素,大剂量时有降血脂作用。主要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VLDL和LDL。烟酸有强烈的抗脂解作用,使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减少,因而减少了合成甘油三酯的原料, VLDL合成减少。另外烟酸能激活脂蛋白脂酶活力使VLDL分解代谢增快,也降低了LDL的产生。烟酸增加胆固醇的氧化,增加粪便中中性固醇的排泄,阻碍游离胆固醇的酯化作用而减少脂蛋白的合成。服药后HDL-C浓度增加,ApoA Ⅰ和HDL2浓度增加。烟酸还有降低循环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降低血粘度的作用。一项对冠心病患者的长期治疗观察报道,烟酸每日服用3g,可使总胆固醇降低10%,甘油三酯降低约26%,死亡率虽不低于对照组,但能降低存活者心肌梗死复发率,烟酸能治疗除Ⅰ型外的各型高脂蛋白血症。特别对Ⅲ、 Ⅳ、Ⅴ型有效。
作为降血脂药,烟酸用量较大,每日达3~6g,所以副反应也较多。主要的副反应是脸部潮红、皮肤血管扩张、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损伤肝脏、引起溃疡病等。烟酸还能降低糖耐量、恶化糖尿病、增加血尿酸、加重痛风性关节炎等。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避免皮肤反应。开始时100mg每日3次,饭后服用,每3~7日逐渐增加剂量。第1个月内每日不超过2.5g,第2个月不超过5g,第3个月不超过7.5g 。有溃疡病、痛风和肝功能不全者禁用。烟酸和树脂类药联合应用可使LDL-C平降至正常值以下,树脂结合质子的性质,可以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
6.潘特生(pantosin):化学名称D-双(N-泛酸基-β氨基)-二硫化物。潘特生是辅酶A分子的组成部分。临床研究证实该药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促进动脉壁积存的胆固醇酯消散的作用。服药后血清ApoAⅠ、ApoAⅡ含量增高,平均降低血清TC 5%~15%,TG 18 %~31%,增高HDL-C 010%~24%。药理作用为加速脂肪酸在肝和动脉壁中的β氧化过程,抑制脂肪过氧化物产生,增加加动脉壁内脂肪代谢酶的活力,预防胆固醇在动脉壁内沉积。本药适用于各类高脂蛋白血症和糖尿病合并的高脂血症,因为无明显副反应,可长期服用。另外,对一些肝肾功能欠佳,不宜应用其它降脂药的患者适用。常用剂量200mg,每日3次。
7.氧甲吡嗓(acipimox):化学名称5-甲基-吡嗪-羧酸4氧化物。是一种烟酸类衍生物,具有强烈、持久的抗脂解作用和激活脂蛋白脂酶活力作用。对Ⅳ型患者有显著的降甘油三酯效力,对血清胆固醇无明显影响,升高HDL-C约14%~20%,但对Ⅱb型患者血清LDL-C和TC有明显降低作用。该药适用于Ⅱb、Ⅲ、Ⅳ型高脂蛋白血症和糖尿病高脂血症。副反应在治疗初期可引起皮肤血管扩张、潮热感、疡痒,偶有胃肠道不适。溃疡病和过敏者忌用,常用量每日3次,每次250mg,饭后服用。
1)痰浊中阻:
治法: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方药:二陈汤加味。方中半夏、取其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可降逆和胃止呕;橘红、理气燥湿使气顺而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生姜降逆化饮,既可制半夏之毒,且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有散有收,相反相成,使痰法而不伤正。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加莱菔子、瓜蒌、昆布以增强化痰祛湿之功。
如头晕重者加白术、天麻;胸闷心悸明显加菖蒲、远志。
(2)肝郁脾虚: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方药:逍遥散加减。方中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加郁金、香附以加强疏肝解郁之功。
眩晕者加菊花、代赭石;腹胀重者加莱菔子、枳壳;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黄。
(3)肝肾亏虚型:
治法:滋肾养肝,内清虚热。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味。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是为君药。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共成三阴并补以收治肾治本之功。以泽泻阈熟地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萸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此所谓“三泻”,枸杞、菊花以养阴平肝,滋水明目,加黄芩以清内热。
眩晕重者加寄生、生赭石;乏力、倦怠、脘腹痞闷者加黄芪、茯苓、炒莱菔子。视物昏花者加茺蔚子、青葙子;肢体麻木、疼痛者加丹参、炒桑枝、桃仁。
(4)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法瘀,行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而舒肝理气。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则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尤以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互相配合,使血活气行,瘀化热清而肝郁亦解,诸证自愈。加山楂增强其降脂作用。
胸中痛甚者加瓜蒌、薤白;性情急躁者加郁金、黄芩;胁下痞块者加鳖甲、水蛭;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黄。
(1)降脂灵片:滋肾平肝,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一次4~6片,一日3次,主治高血压与高血脂症,冠心病。
(2)降醇灵片:泻肝火、明目。药理研究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一次4粒,一日3次。
(3)月见草油胶丸:降血脂,抗心律不齐,一次1.5~2g,一日2次。
1.体针:取大冲、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均双侧。施平补平泻手法,每日针刺一次。或取足三里按子午流注纳子法按时开穴,用1.5寸毫针。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分钟。 2.耳针:取肝、脾、肾、脑点、内分泌、神门,用橡皮膏将王不留行籽粘上,每次按揉穴位3~5分钟每日按压三次,每隔3日按压对侧穴位。
高脂血症疗效判定标准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
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
TC下降≥20%, TG下降≥40%, HDL-C上升≥0.26mmol/L (10mg/d1),TC-HDL-C/HDL-C下降≥20%。
3.有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
TC 下降≥10%但<20%,TG下降≥20%但<40%, HDL-C上升≥0.104mmol/L (4mg/dl) 但<0. 26mmol/L (10mg/dl), TC-HDL-C/HDL-C下降≥10%但<20%。
4.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血脂检测无明显改善者。
1、冬青子1500克,蜂蜜适量。将冬青子加水煎熬2次,每次1小时,去渣,合并两次药液浓缩成膏状,烤干碾碎,加入适量蜂蜜混匀,贮瓶备用。同时,每日服用量相当于生药冬青子50克,分 3次空腹服,l个月为1疗程。主治高血脂症。
2、大藕4节,绿豆200克,胡萝卜125克。将绿豆洗净水泡半日,滤干,胡萝卜洗净,切碎捣泥,二物加适量白糖调匀待用。将藕洗净,在靠近藕节的一端用刀切下,切下的部分留好。将调匀的绿豆萝卜泥塞入藕洞内,塞满塞实为止。再将切下的部分盖好,用竹签或线绳插牢或绑好,上锅水蒸熟,可当点心吃。经常食用。降低血脂,软化血管。主治高血脂。
3、茵陈20克,生山楂15克,生麦芽15克。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过滤留汁,再煎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煎药汁混匀,每日2次,每次 100毫升,可连服半月。清肝利胆,清热化湿,醒脾法脂。主治高血脂早期患者。
4、山楂粥
原料:山楂30—45克(或鲜山楂60克),粳米100克,砂糖适量。
制作:将山檀煎取浓汁,去渣,同洗净的粳米同煮,粥将熟时放入砂糖,稍煮1—2沸即可。
用法:作点心热服;10日为1疗程。
注意:不宜空腹及冷食。
5、泽泻粥
原料:泽泻15—30克,粳米50一100克,砂糖适量。
制作:先将泽泻洗净,煎汁去渣,入淘净的粳米共煮成稀粥,加入砂糖,稍煮即成。
用法:每日1—2次,温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