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肾损害主要包括:①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肾小球肾炎;②肝硬化时体内免疫、生理和代谢等方面的紊乱产生的以IgA肾病为主的肾小球肾炎;③严重肝功能不全时,肾脏低灌注引起的功能性急性肾衰,即肝肾综合征。
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肾小球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是一种ds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根据目前所知,HBV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肝硬化时体内免疫、生理和代谢等方面的紊乱产生的以IgA肾病为主的肾小球肾炎。肝硬化(hepatic sclerosi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严重肝功能不全时,肾脏低灌注引起的功能性急性肾衰,即肝肾综合征。
常见症状:血尿、黄疸、蜘蛛痣、肝掌、脾大、腹水、腿脚浮肿、眼睑浮肿
肝硬化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可分两期,即肝功能代偿期及肝功能失代偿期。有的可长期停留在代偿期不一定进入失代偿期。
1.早期表现
肝功能代偿期是肝硬化的早期,症状较轻常见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腹胀、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大便正常或稀便等症状。面色萎黄。面、颈、上胸、背部、两肩及上肢可见蜘蛛痣或毛细血管扩张,有肝掌。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光滑、质地偏硬,可有轻度压痛,脾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肝功能检查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异常。
2.中期表现
肝功能失代偿期出现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如消瘦乏力、不规则低热、面色黝黑灰暗、色素沉着及贫血。有各种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稀便、腹胀等症状及鼻、齿龈胃肠道等出血及紫癜。轻度至中度黄疸,男性病人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乳房发育;女性患者有闭经不孕同时有门脉高压的表现如脾大,伴有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常因破裂出现呕血、黑便及休克。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痔核形成,破裂时引起便血。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表现,肝脏大小不一,一般是先大后小质地较硬,呈结节状,有时有压痛。约半数以上病人血清胆红素含量轻度增高。总胆固醇特别是胆固醇常低于正常,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例降低或倒置。蛋白电泳γ-球蛋白显著升高。SGPT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均增加,以IgG为最显著。
3.晚期表现
肝硬化继发肾损害时患者可发生肝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管酸中毒,早期患者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少量蛋白尿。肝硬化继发IgA肾病患者肾功能恶化转为缓慢,呈良性过程。部分病人有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或)上皮细胞增殖,伴有系膜区及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这些病人常有蛋白尿及血尿,也可出现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
检查项目:肝脏超声检查、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
(一)血清HBV抗原阳性、肾切片HBV抗原阳性是确诊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证据。
(二)肝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尿液变化随增生性病变的加重蛋白尿、管型尿和镜下血尿变得明显,但肉眼血尿比原发性IgA肾病少见。多数病人血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血免疫球蛋白升高,IgA升高尤为突出,少数病人血C3下降。
(三)肝肾综合征患者尿蛋白阴性或微量,尿沉渣正常或有少量红、白细胞和管型;血小板减少,贫血及肝功异常;Ccr明显下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
(四)B超检查可有肝硬化的改变,但肾脏多无变化。
(一)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需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并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及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相鉴别。狼疮性肾炎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同时伴有明显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狼疮肾炎(LN)是SLE的重要临床组成部分。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有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管型尿及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和肾小管功能减退。
(二)肝脏疾病晚期出现肾功能不全,应与单纯性肾前性氮质血症、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相鉴别。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mecrosis,ATN)是急肾衰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5%~80%。它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肾缺血及/或肾毒性损害导致肾功能急骤,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可并发肝性脑病,昏迷,感染,出血,低血压和肝功能衰竭等症。
1.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又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
2.低血压是体循环动脉压低于正常的总称,一般来说按常规测量法,测得成人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12.0/0.8kPa)时,可称为低血压。
3.肝功能衰竭(hepaticfailure)肝细胞受到广泛、严重损害,机体代谢功能发生严重紊乱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简称肝衰竭。
积极治疗各种肝脏疾病,预防疾病传变。
1.理想减重方式就是均衡饮食加上规律运动。
2.远离各种可能受血液污染的器具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打针、穿耳洞、刺青、和他人共享牙刷、刮胡刀等,以及减少接触可能受到血液污染的器具,因为B型、C型肝炎主要透过血液和体液传染,因此和B型、C型肝炎带原者同桌吃饭,并不会被传染。
3.均衡饮食 为求速效减肥,三餐只吃水果,而不吃其它食物,或者是“低糖饮食”──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组合,不均衡的饮食增加肝脏负担。肝脏负责把吃进的食物,转换成身体能量来源。对肝脏来说,把非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能量,比把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能量更吃力。均衡的饮食能量来源组合应该是 55~65%的来自碳水化合物能量(例如米饭、面食),11~15%的来自蛋白质能量(例如肉类、豆类),20~30%的来自脂肪能量其中不饱和脂肪占比 85%(例如植物油)。
4.注意饮食卫生 不喝生水,也不要生食海鲜,因为蛤、蚝以及贝类等容易受到A型肝炎病毒感染。如果要到A型肝炎高感染区旅游,例如中国大陆、东南亚、中南美、非洲等地,最好在出发前注射A型肝炎疫苗。
5.不喝酒 饮酒会提高发生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机会,有肝病的人应该完全戒洒。
6.戒烟 抽烟和罹患肝癌有关。
7.不乱吃药 吃进去的药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除了医师处方药,避免自行服用其它药物,因为服用多种药物容易产生药物交互作用,影响肝脏代谢药物能力。有肝病的人就医时,应告知医师他目前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以做为医师处方时的参考。
8.注意睡眠时间 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为8小时,正常的应该是从23点左右开始上床睡觉了,到了凌晨1至3点钟是进入深睡眠状态,这个时辰是养肝血的最佳时间,反之,就会养不足血。因此我们呼吁尽可能地不要熬夜,如果不得已成了熬夜一族,就应摄取更充足的营养保护自己,让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减到最小。
一、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参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但糖皮质激素可能促进HBV的复制,且疗效不肯定,需谨慎应用;抗病毒治疗,如用干扰素及中药可能有一定疗效。
二、肝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应保护肝脏,防止肝功能进一步损害;少数肾功能急剧恶化或呈肾病综合征者,其诊治原则同IgA肾病。
三、肝肾综合征时,关键在于对肝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避免过度利尿和大量放腹水,慎用肾毒性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在改善肝功能的基础上,适当扩容利尿,静点小剂量多巴胺(如多巴胺20mg加入250ml低分子右旋糖苷中静点,15~20D/min)、前列腺素或酚妥拉明等,可能对肾脏血流动力学有所改善;适量放腹水或腹水过滤浓缩回输,可降低腹内压,有利于改善肾脏血液循环;透析指征同慢性肾功能不全。必要时外科治疗。
1、葫芦汤:鲜葫芦60克,或干品30克,水煎饮汤。
2、西瓜皮、冬瓜皮 各15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每日2次,有清热祛湿利水之效。
3、五豆汤:绿豆、红小豆、黑豆、黄豆、芸豆各等量(15克)。加水煎汤,吃豆喝汤。每日一剂。
4、蘑菇为菜,或煮汁饮服。
5、山药100克,黄芪50克,水煎服,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