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恋物症

恋物症

就诊科室:
心理咨询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恋物症属于性偏好障碍( Disorder of sexual preference)的一种。性偏好障碍原称性倒错(Paraphilia),指一系列异常的性行为,如露阴症、摩擦症、恋物症、窥阴症、异装症、性施虐或受虐症、恋兽症等。这类性行为障碍在青春期前的儿童中很少见,在ICD、DSM和CCMD诊断系统中都放在成人性心理障碍中,但调查发现成人的这类问题大多开始于青春期,18岁以前开始的约占半数。国外有报道显示: 在儿童性骚扰事件中,30%~50%的骚扰者是青少年。很多患儿是多种异常的性癖好于一身。儿童青少年的性偏好障碍中常见的为露阴症、恋物症、异装症和窥阴症。

症状

  常见症状:对异性的内衣、内裤、乳罩、头巾、衣服等特别感兴趣

  异性贴身用品

  恋物癖以男性居多。他们不是通过性接触达到性满足的目的,而是通过与异性穿戴或配带的物品相接触而引起性的冲动和性的满足,或同时进行手淫以达到性欲高潮。这些物品多是直接接触女性体表的物品,如内衣、内裤、胸罩、卫生带等。

  很多恋物癖患者对用过的异性的物品有着特殊兴趣。因此,常常不是通过购买这些物品,而是通过偷窃获得。据Gopla研究,对自己性幻想的对象,以及母亲等能够给他带来安全感的人的贴身用品往往能够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

  恋足癖

  对美足的迷恋,古代也有很多记载。如果仅仅是喜欢,那构不成恋足癖。只有到非有美足不能性满足,或者是超出性伴侣之外骚扰其他异性才算是恋足癖。

检查

  检查项目:行为测试

心理咨询疏导检查,可明确患者恋物癖的诱因,通常此类人群都是生活在单身家庭,与父爱或者母爱不足有关。

实验室检查:头颅ct以及MRI检查可明确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压迫垂体所致本病。

预防

治疗

  对恋物癖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可施行心理治疗,配合环境教育与约束,能够矫正大多数恋物癖者的行为.对于恋物癖的防治要从幼儿教育开始,重视环境对幼儿人格的影响.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根据儿童与少年的心理特征进行必要的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尤其是自制力、果断性和品德修养.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预防恋物癖。

  恋物癖者一定要有矫正自己异常行为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难于纠正和易复发而自卑,要加强道德修养,主动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少接触易引起性冲动和性挑逗的情境和物品,少看带有色情内容的文艺作品和影视节目。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