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除有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功能亢进、高代谢症群、神经血管兴奋性增强外,还可有甲状腺肿大、突眼,近半数病人可发生骨质疏松与矿物代谢紊乱。
甲亢性骨质疏松与矿物代谢紊乱不仅仅是由Graves病引起,也可由于垂体性甲亢(垂体瘤分泌TSH增多)、家族性甲状腺肿伴甲亢、肿瘤性甲亢(早期甲状腺癌)、锂甲亢等疾病久治不愈而引起。病因是多方面的,T3、T4、FT3及FT4甲状腺激素增多,尤其是T3及FT3增多,与骨矿代谢关系更为密切。
常见症状:骨质疏松、乏力、头痛、身痛、突眼症、甲状腺肿大
甲亢病人凡有骨质变化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周身乏力、腰腿痛、全身痛或头痛等症,较一般甲亢症状明显,少数甲亢病人可发生骨畸形或病理性骨折。甲亢患者虽然骨质疏松较常见,但骨折很少见。
甲亢病人常有骨脱钙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密度减低,或纤维囊性骨炎,或四肢变粗(acropathy),多数甲亢患者的X线检查骨密度并不低,少数病情严重,体重较轻,或绝经期后女性,可表现骨质疏松。病情较严重时常有骨痛、畸形,甚至骨折,主要累及脊椎、骨盆,其次累及颅骨、长骨和手骨。多发生于晚期甲亢未经治疗的患者,或治疗欠佳者,常累及一、二、五掌骨。
骨质疏松多发生于负重部位,如腰椎及骨盆常有骨质脱钙,这些表现在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等也可出现,因此,仍需结合临床特征来诊断甲亢性骨病变。
检查项目:血清胆固醇、血清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骨密度测定、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
1.血清甲状腺激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升高。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静脉注射200µg后,促甲状腺激素不增加或增加很少。
3.血清胆固醇降低。
4.血糖 由于甲状腺激素促进糖原异生,部分甲亢患者可出现继发性糖尿病或糖耐量低减。
5.血清Ca、P、AKP及骨钙素均升高,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周转率增快。血甲状旁腺素和1,25-(OH)2D3下降。
6.X片可见骨质疏松,骨量减少。
7.骨密度仪检查 可提示骨密度改变。
甲亢性骨矿物代谢紊乱的诊断应与骨软化、肾性骨营养不良、甲旁亢、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发性骨髓瘤、成骨不全、变形性骨炎、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低血磷性(先天性)骨病,转移癌以及维生素D中毒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等疾病鉴别。
甲亢骨病最多见的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也可骨质疏松并发骨质增生等。
骨质疏松女性患者应注意询问妊娠哺乳及月经情况,病因不同可有其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但其共同点有:周身骨痛以脊椎骨盆区及骨折处为主,呈持续性痛且与骨质疏松程度相平行。蹬楼或体位改变时尤甚,久病下肢肌肉萎缩脊椎压缩性骨折致身长缩短;胸廓畸形肺活 量减少可影响心肺功能。
1.甲亢性骨质疏松症与矿物代谢紊乱主要应以治疗甲亢为主,使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T3、T4、rT3、FT3及FT4等恢复正常水平与比例。
2.甲亢性骨质疏松症应增加营养,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营养,增加钙的摄入量,使壮年期的骨峰值提高,减慢BMC流失,并应适量活动与户外锻炼。
3.补充钙剂 4~8g/d,最好是补充碳酸钙等含钙量较多的钙剂。每天可补充维生素D 5000~50000U,如血钙过低时可加大维生素D剂用量,必要时可注射维生素D剂,适当情况下还可补充1α-(OH)D3或25-(OH)D3或1,25-(OH)2D3等。
1.药物 甲巯咪唑(他巴唑)10mg,3次/d或丙硫氧嘧啶和甲硫氧嘧啶100mg,3次/d。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应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该类药物对骨髓、肝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定期监测血象与肝功能。药物治疗的疗程一般较长,常需1年以上,且复发率高。
2.手术 药物控制甲亢后可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愈率达90%。
3.131I治疗 适于口服药过敏者;或长期药物治疗反复复发者;或手术后复发者;或甲亢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以及出血的患者。
4.其他治疗 有低血钾者应及时补钾。
1、甲状腺功能亢进性骨矿疾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饮食必须注意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补充钙、磷、钾、锌、镁等,以纠正因代谢亢进而引起的消耗,改善全身症状。
可选用各种含淀粉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粉皮、马铃薯、南瓜等;各种动物食物,如牛肉、猪肉、各种鱼类等;各种新鲜水果及富含钙、磷的食物,如牛奶、果仁、鲜鱼等。低钾时,可多选橘子、苹果等。
2、甲状腺功能亢进性骨矿疾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忌碘食物如海产品、黄豆、白萝卜、竹笋、包心菜、玉米、核桃、加碘食盐等。少吃温热、辛辣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