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范围很广,如瘀阻于心所致的胸闷心痛、口唇青紫。瘀阻于肺所致的胸痛咳血、瘀阻于肝所致的胁痛痞块、瘀阻于胞宫所致的小腹疼、,月经不调、痛经等;瘀阻于肢体所致的局部肿痛青紫;瘀阻于脉络所致的半身不遂等。常用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蒲黄、乳香、没药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桃仁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等。活血化瘀常同补气、养血、温经散寒、清热、行气、攻下等治法配合使用。
常见症状:肢体肿胀、血栓形成、心绞痛
一般来说,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出现血淤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类人群典型的症状是,常常伴有憋气、心痛等不适;身体某处时常有针刺般的疼痛,夜间更严重些;面色灰暗无光,容易有黑眼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说,引起血淤的原因有三种:
1.外伤而没有伤口仅在局部造成淤块肿痛。
2.血液运行不畅或无力。3.受寒气或热气影响,导致血液滞留。
检查项目:血常规、血脂、心肌酶谱、心电图
临床上具体使用该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瘀血证有轻重,治疗时应选用不同的方药。
② 祛瘀过猛,易于伤正,因此常辅以益气养血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
③ 本法能促进血行,故凡出血证,妇女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
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血淤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淤倾向。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等,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助气血运行为原则。还可按摩膈腧、血海、合谷等穴
1、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像崴脚就是比较常见的小意外,当急性期(伤后24-48小时)过去之后,扭伤的地方会出现淤青,这时我们可以用很简便的方法来处理,即用热毛巾进行热敷,帮助散开淤血。
2、有时候热毛巾不是随身就能准备着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外用药物,比如红花油,倒一些在伤处,用手按摩直至药物被吸收、患处有发热的感觉。
3、除了外用的药物,还有一些口服药物,也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一般多是中成药,如大活络丸、三七片等。不过这些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
4、对于经血不畅的女性来说,可以多吃一些红枣、红糖姜茶、阿胶等物品,能够有助于经血顺畅。
5、平时注意运动,多活动活动身体,像冬天容易长冻疮的部位要多加按摩,使血流通畅,不容易淤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