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舌癌

舌癌

就诊科室:
口腔科肿瘤综合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特别是在舌前2/3部位,腺癌比较少见,多位于舌根部;舌根部有时亦可发生淋巴上皮癌及未分化癌。

病因

  病因至今尚未完全认识,多数认为其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如热、慢性损伤、紫外线、X线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都可成为致癌因素,例如舌及颊黏膜癌可发生于残根、锐利的牙尖、不良修复体等的长期、经常刺激的部位。另外,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被发现与舌癌的发生有关。

症状

  常见症状:吞咽困难、舌炎、舌头上有长时间不愈溃疡、舌痛、进食困难、舌运动受限

  1.肿瘤多发生于舌缘,其次为舌尖、舌背及舌腹等处,可有局部白斑病史或慢性刺激因素。

  2.常为溃疡型或浸润型,生长快,疼痛明显,浸润性强。

  3.可有舌运动受限、进食及吞咽困难。

  4.早期常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检查

  检查项目:血常规、活检

  1.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断层摄影及CT对确定舌癌的侵犯范围有诊断价值。

  2.病理细胞学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癌细胞,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舌体癌中95%以上为鳞形细胞癌,而唾液腺来源的腺癌则少见;而舌根癌中腺癌的比例可高达30%以上。若颌下及颈淋巴结肿大者可做活检以确诊转移与否。

  3.颈部淋巴结活检舌癌多发生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尤其是二腹肌下及颌下,应仔细检查颈部,必要时作颈部淋巴结活检,于疾病的诊断分期有一定的意义。

鉴别

  1.创伤性溃疡,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舌侧缘后方,常有对应部位的刺激物。溃疡较深,表面有灰白色假膜,基底不硬。去除刺激物可自行愈合。必要时作活检,以利早期诊治。

  2.结核性溃疡,多发生于舌背,偶见于舌尖和舌边缘。溃疡表浅,紫红色,边缘不整,呈鼠咬状的口小底大的潜行性损害,基底无侵润。有结核病史。

并发症

  舌癌常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且转移较早,转移主要发生在同侧,但虽原发灶局限于一侧亦可循舌中央部淋巴管向双颈引流,发生双侧转移,如原发灶超过中线双颈转移率可倍增。

预防

  1、戒除吸烟、嗜酒等不好习惯

  加强体质锤炼,改良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有防癌、抗癌作用的新鲜水果,对预防患者护理舌癌的产生也是很主要的。

  2、要注意事项口腔卫生,做到天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需要每年进行1-2次的口腔临床诊断的检查,找到牙体以及牙周病时需要即使的进行治疗,如果有病兆更应该及早的进行除治。

  3、如有龋洞应早期的弥补

  能修补应用的残冠、残根要及时处置,早些恢复牙齿的正常解剖形态;难以治好,应用的残冠、残根,虽无发炎、痛疼等症状,也要及时拔除,并按时镶牙。

  4、磨改锋利的非功效牙尖和边沿嵴

  使牙冠咬合面的牙尖和边沿嵴变成圆钝形,以防止损伤舌侧边沿组织。

治疗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一般应行原发源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前或手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

  一般性手术的预防性抗感染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红酶素、青酶素等);手术范围较大,同时植骨或同时作较复杂修复者则一般采用联合用药,较常用为: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青酶素)+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如庆大酶素)+作用于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手术前后感染严重或术创大,修复方式复杂者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化学药物治疗可于术前或术后配合应用,因其副作用较为严重,应在医师指导下对血象等严密观察下应用。

  【治愈标准】

  1.治愈:治疗后,原发瘤及转移源已彻底切除或消失,创面已基本修复。

  2.好转:治疗后,肿瘤缩小,症状减轻。

  3.未愈:治疗后,肿瘤无缩小,症状无改善。

饮食

  1、应以新鲜、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为主,新鲜蔬菜、水果每餐必备。

  2、多吃有一定防癌抗癌的食物,如菜花,卷心菜,西兰花,芦笋,豆类,蘑菇类,海参,鲨鱼等。

  3、选用具有软坚散结作用的食物:海蜇,紫菜,淡菜,海参,鲍鱼,墨鱼,海带,甲鱼,赤豆,萝卜,荠菜,荸荠,香茹等。但此类食品性滞腻,易伤脾胃,食纳差和发热时要少吃。

  4、不同体质选用不同食物。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可食用乳鸽,鹌鹑,鸡蛋,大枣,圆肉,生姜,大蒜。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