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癔球症

癔球症

就诊科室:
精神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癔球症(glous hystericus)是主观上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在咽底部环状软骨水平处引起胀满、受压或阻塞等不适感,此部的运动功能异常也被称为环咽部运动障碍,祖国医学称为“梅核气”。普通人群中的一半可间歇性地有此感觉,但以绝经期女性多见。患者在发病中多有精神因素,性格上有强迫观念。

病因

  病因包括环咽部运动障碍、神经肌肉疾病和局部损害等,而发病机制很可能与咽肌或上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失调有关,如环咽部高压、低压或松弛异常等。

  有结果显示,实验组癔球症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附加症状因子分值均高于国内常模,且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癔球患者确实存在较严重的多种情绪障碍,这一方面和较多的心理社会应激有关。同时,由于患者对本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常常把因情绪不良、紧张、疲劳或体虚引起的咽喉部不适的症状视为器质性病变,反复就医做各种检查,而且这种求医行为本身强化了患者的“病人”角色,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附加心因性或医源性不良暗示,造成了紧张、恐惧、悲观等,使得症状进一步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症状

  常见症状:吞咽困难、吞咽痛、咽部异物感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喉部持续或间断的无痛性团块或异物感。

  2. 感觉出现在两餐之间。

  3. 没有吞咽困难或吞咽痛。

  4. 没有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5.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检查

  检查项目:内镜检查、食管压力测定、食管钡餐透视

预防

  有研究显示心理因素占主导作用,为癔球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癔球症的治疗中,必须重视疾病的精神因素,当单纯的生物治疗效果差或无效时,要及时辅以心理支持治疗。对于疑癌患者,应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并给予强有力的暗示,引导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直到消除疑虑。只有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发病模式的角度上,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方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