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肝脏炎性假瘤
肝脏炎性假瘤

肝脏炎性假瘤

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肝脏炎性假瘤(IPT)是非肝实质性细胞成分的炎性增生病变,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瘤样结节。本病可能与创伤、感染及免疫、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该病发病以儿童多见,患者多为单发病灶,部分为多发。

病因

  肝脏炎性假瘤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感染学说

  临床上IPT可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血浆C反应蛋白增高等炎性反应的表现。有报道复发性胆管炎伴有IPT,可推测胆管上行性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症过程与上述表现有关。

  2.免疫反应学说

  IPT组织学上有大量浆细胞出现,从而考虑可能是一种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所致的免疫病理反应。许多学者认为闭塞性静脉炎变化与Riedel甲状腺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和纵隔纤维化的血管改变的性质相同,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症状

  常见症状:疲劳、恶心与呕吐、腹痛、发烧、消瘦、周身不适

  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疼痛、间歇性发热伴消瘦。部分病人有疲劳、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病人有黄疸。部分病人右上腹部可触及质韧、光滑的肿物,一般无肝掌、蜘蛛痣等肝硬化体征。

检查

  检查项目:肝脏超声检查、CT检查

  1.部分患者有贫血、白细胞总数轻度或中度升高、血沉加快、血浆C反应蛋白增高,少数可有ALP、ALT、γ-GT、LDH升高,HBsAg阴性,AFP多为正常。

  2.超声检查可见肝脏肿瘤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Doppler为少血。如果肿块位于肝脏表面与腹壁有炎性粘连,常可在声像图上发现。

  3.CT扫描肝脏无硬化表现,脾脏不肿大,病变部位呈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小的炎性假瘤很难与肝癌相鉴别。但注射造影剂后与血管瘤鉴别较易。

  4.MRI显示肝脏炎性假瘤的肝脏表面光滑,门静脉不扩张,脾脏不肿大,肿瘤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附近血管无受压、变窄、移位,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且边界清晰。选择性肝脏血管造影对于通过上述检查不能诊断者具有重要意义,炎性假瘤表现为无血供或无血管增生像,这一点可与肝癌相鉴别。

鉴别

炎性假瘤除与肝血管瘤,肝腺瘤和局灶性增生性相鉴别外,主要应与肝细胞癌进行鉴别,以下几点有助于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

  ①病程较长,症状较轻全身情况好,或有不明原因发热的肝脏占位病变;

  ②无肝炎病史,HBsAg阴性,无肝硬化,肝功能正常;

  ③AFP阴性;

  ④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为肝占位病变,但血管造影有助于区别;

  ⑤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为多种慢性炎性细胞,而无肿瘤细胞。

并发症

  1.个别IPT患者可并发门静高压症。尽管肺部炎性假瘤有2.7%的癌变可能,但肝脏炎性假瘤尚未见癌变的报道。

  2.上腹部疼痛、间歇性发热伴消瘦。疲劳、不适、恶心、呕吐,黄疸等病症。患者有贫血、白细胞总数轻度或中度升高、血沉加快、血浆C反应蛋白增高,少数可有ALP、ALT、γ-GT、LDH升高,HBsAg阴性,AFP多为正常等并发症。

预防

  肝脏炎性假瘤发展缓慢症状较轻,有一定的传染性,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我们应该积极治疗、适当休息和补充营养,这样也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对于肿块的问题必须心情舒畅,可以适当的中药预防。疏肝健脾,活血软坚散结的方法调养,可以用丹参,茯苓,香附等药物预防性的治疗。

治疗

目前绝大多数炎性假瘤因误诊或不能排除肝癌而施行剖腹手术,故手术治疗是肝脏炎性假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明确诊断,切除病灶。但手术方式目前并无共识,报道多样,但原则上应根据病灶位置及范围而定。Schmid等总结53例,有41例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其中37例行肝叶切除,包括18例右叶切除,10例左叶切除,2例中肝切除,6例肝楔形切除,1例肝多发性病灶切除;另有1名8岁女童施行了全肝切除

  一般临床上炎性假瘤多为单发,并且边界清楚,病灶位置浅显易见,多位于肝脏膈面,手术难度不会太大,所以国内目前多主张进行切除。对于不能被切除的炎性假瘤,应行活检以明确诊断。有黄疸的炎性假瘤,病灶多位于肝门内,难以切除,可行胆总管引流或重建旁路手术,必要时可行全肝移植术。

饮食

  平时要增加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如维生素A、B1、B6、B12、C和D等。应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含粗纤维的食物,常食坚果,注意营养的补充。注意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摄入高油脂的食物,比如肥肉、动物脂肪,避免抽烟喝酒。

  平时还需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注意避免熬夜,有适量的体育运动。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