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fistula of areola out of lactation)是发生在乳晕部位的乳腺大导管的局部感染性病变。男女均可发病。临床以乳晕区复发性瘘管为特点,又称非泌乳乳腺脓肿、非泌乳乳晕周围脓肿、慢性乳晕下脓肿、乳腺瘘、乳腺大导管肉芽肿等。Zusks等根据该病的组织学变化后将其命名为乳管瘘。因本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有报道0.5~102个月,最长20年,多数病程为1~3年。单纯抗生素治疗无效,必须手术治疗。
(一)发病原因
非哺乳期乳晕区感染乃至形成瘘管的机理尚不一致。Patey推断与主乳管先天性畸形有关,还有人认为是大乳管的局部感染向外破溃而成,也有人认为系皮肤感染蚀破乳管所致。有作者认为瘘管外口均在乳晕区附近,是因乳晕区皮肤有丰富的皮脂腺、汗腺及多个乳晕腺(一般为5~10个),分泌旺盛,若输乳导管远端(即乳晕部)闭锁再加上局部皮肤的感染而致的引流物不能排出即可发展为本病。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乳房是由皮肤、乳腺腺体、支持结缔组织和起保护作用的脂肪组织所构成,乳房中央为乳头,有乳腺导管的开口。乳头表面的皮肤薄而细腻,周围的环形色素沉着区为乳晕。乳晕区有丰富的皮脂腺、汗腺及乳晕腺,但皮下组织较为贫乏。当乳晕腺等发生阻塞引致感染时,病灶内的细菌极易向周围扩散,侵袭附近的大乳管,使皮下病灶与乳管串通形成瘘管。
2.病理学 Zusks(1951)发现多数瘘管被覆有厚层鳞状上皮,Patey(1958)观察到瘘管均系炎性肉芽组织构成,并与乳晕下主导管相通。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恶性肿瘤无关。但也有作者报道一些现象如:绝大多数瘘管管壁由慢性炎性肉芽组织构成(包括结核性肉芽肿),仅个别病例被覆有分化良好的复层鳞状上皮,这与Patey等的观察基本相同。同时观察到病灶及周围组织、导管上皮、腺上皮、肌上皮细胞增生,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现增生的细胞的体积与胞浆比例增大,细胞数量与层次增多,核染色变深,细胞核由小圆形变为大圆形,杆状,核仁显著。其中导管上皮及肌上皮细胞反应明显,并有形成导管内乳头状瘤及管内癌的倾向。Rueden在研究乳腺导管内癌复习病理资料时,也认为癌是腺小叶及导管上皮增生转化而来。因此有作者认为:如果瘘管得不到及时治疗,在长期炎症的刺激下有恶变的可能。
常见症状:反复感染、溃疡、脓肿、乳头内陷
1.症状
(1)无痛性肿块:乳晕区形成慢性脓肿在未穿破或切开之前,局部皮肤多无炎性表现,仅能触及边界较清楚的无痛性肿块。
(2)乳头内陷:大部分病例伴有乳头内陷,乳头内陷多偏向患侧(87%~92.3%),又称为“偏向性内陷”。
(3)复发性瘘管:脓肿穿破或切开之后,可有皮脂样分泌物排出;破溃口经久不愈,或反复发生脓肿和破溃,形成局部反复切开引流→愈合→破溃→再愈合→再破溃。
2.体检
(1)触诊乳晕或乳头根部有条索状物。
(2)局麻下经溃疡或穿破脓肿以金属探针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探查,可经乳管开口探出。
(3)如不能探出时,可用钝头软塑料管(输液针头连带的塑料管或用直径1mm的硬膜外导管代替)多方向探查明确诊断。
下列临床特点是诊断本病的依据:
1.非哺乳期乳晕部的反复感染、脓肿、乳头溢脓。
2.脓肿形成→切开→愈合→再破溃→再愈合。
3抗生素治疗无效,切开引流或切除瘘管愈合是与癌的鉴别要点。
4.经脓肿破溃处插入探针,或注入亚甲蓝,可在乳管开口探出或溢出。
检查项目:血常规、药敏试验、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细菌学检验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 留取瘘管分泌物或经穿刺抽脓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为抗生素的选用提供依据。
亚甲蓝注射试验,即经乳管注入亚甲蓝少许,并向乳头方向按摩,有瘘管形成时,乳管开口有亚甲蓝溢出。
1.乳腺结核 乳腺结核性多远离乳晕及输乳大导管,故乳头内陷甚为罕见。而本病大部分病例伴有乳头内陷,且抗结核治疗无效。
2.乳腺癌 本病在慢性脓肿尚未穿破之前,仅能触及到边界较清楚的无痛性肿块及偏向性的乳头内陷,故易与乳腺癌相混淆。经局部穿刺,本病可抽出脓液,此乃排除癌的佐据。
如果瘘管得不到及时治疗,在长期炎症的刺激下有恶变的可能。如乳头状瘤及管内癌。
1、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是乳头表皮的鳞状上皮细胞呈乳头样增生的病变。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腹部症状居多,如胸骨后痛、吞咽困难、胃灼热感等,尚有便血、缺铁性贫血。呕吐为主要症状者少,患者往往因胃部疾病作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
2、乳管内癌就是癌生长在末梢乳管的小叶内。文献报告,乳管内癌发病占乳腺癌的3' 3%-5 . 6%,因为癌细胞不断的增长,使末梢乳管进行性扩张,融合后和中小乳管一样大小。研究人员发现该处的上皮细胞受雌激素刺激敏感性强,并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间变。由于受雌激素影响,细胞不断的增生,向细胞腔内生长,互相搭桥,呈乳头状或实体状,细胞失去极性,间变加重,并突破基底膜,形成乳管内癌。
预防: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预防。
术前准备: 其目的是控制炎症至最低程度,改善局部组织的生长能力。
(1)瘘管冲洗:无菌生理盐水100ml加入青霉素80万U,庆大霉素4万U,经瘘管外口插入细管进行冲洗,2~3次/d,每次30~50ml,连续2~3天。
(2)缝合前应用1% PVP-Ⅰ洗伤口。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食疗
公英蒸甲鱼
组成:甲鱼1只(500克左右),炒山甲15克,炒皂刺10克,公英15克,连翘10克。
制法:将甲鱼去除内脏、爪尾、头颈,切块放入大汤碗内。把以上4味药碾碎入纱布袋,堆在甲鱼周围,再加入葱、姜、黄酒、盐、生板油等调味品,兑入清汤以没过碗内诸物为度,上笼蒸2小时,待甲鱼烂熟,拣去药袋。
用法:分顿食用。适于乳腺热毒壅滞(脓肿期)患者。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吃什么好?
建议患者宜常吃海带橘子,橘饼,牡蛎等行气散结之品.
宜常吃海带,有消除疼痛,缩小肿块的作用,多吃橘子,橘饼,牡蛎等行气散结之品,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最好不要吃什么?
忌食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应注意少吃油脂类食物,防止肥胖.尽量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的美容用品,
乳腺病食疗日常食品及饮食注意事项
1, 海带肉皮冻(每日食之),起到软坚化淤的作用.
2, 蒜苗肉包子(蒜苗与肉比例为4:1),抑制恶性肿瘤.
3, 花生(但消化不良不能吃花生),大枣,芦笋每日尽量食之,尤其大枣(每日6个)一年四季坚持.
4, 每日吃豆及豆制品,每日一个苹果(有条件的炸汁).
5, 核桃每日三个,不能过食,多食便秘.
6, 白萝卜常吃(白萝卜不能与红萝卜一起吃).
7, 咸菜,咸蛋与咸肉等腌制品尽量不食.
8, 蒸米饭一定要把米淘干净(水为清水)否则有致癌成分.
9, 加热菜要用微波炉(起到杀菌的作用).
10, 西红柿要多食,尤其是熟西红柿.
11, 清体内垃圾的食品有:海带,木耳(发泡6小时以上),菌类,动物血.
12, 绿茶常喝(功效在后面专有介绍),枸杞(熬粥),山楂常吃.
13, 坚果要常吃:榛子,杏仁,开心果,无花果.
14, 隔夜的白菜不能吃.
15, 西兰花在身体内产生抗体,抗病毒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