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背痈

背痈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背痈是指发生于背部的感染性疾患,因患者用手反搭,可触摸到病灶,故名“搭背”,俗称“背花”,又称“搭手”,现代医学统称化脓性感染。

病因

  祖国医学认为,是因湿热内生、肾水亏损、阴虚火盛、内蕴火毒、荣卫不从、逆于肉理,素体阴虚、过食厚味,阳气清浮、热盛则肉腐成脓。

症状

  常见症状:局部疼痛、高热、寒战

检查

  检查项目:外科体检、血糖检测

鉴别

  按照中医属于气学凝滞背痛,多发于老人或久病体虚,气虚少血,气无力推动血行,血流不畅,气滞血凝,经络失养,则背部痛.临床特点为;睡后背痛,入夜痛甚,活动后减轻。其他鉴别如下述:

1.背部乳头状皮炎 最初为毛囊炎,经过中出现增殖性瘢痕,无坏死灶和明显的全身症状。   2.疖 炎症较浅在,浸润较轻,呈锥形,中心有脓栓。全身症状轻微,坏死组织不明显,顶端化脓中心有脓栓,无蜂窝状脓孔。   3.脓癣 常见于头皮,无溃疡,坏死组织不多,皮损为毛囊性脓疱。患处有断发,可以查见真菌。   4.放线菌病 常见于单侧颌颊部,经过缓慢,脓液稀薄,其中可检出硫黄色颗粒。

预防

  现代医学认为,背痈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抗病能力低下,糖尿病日久失治,金黄色葡萄球菌乘虚侵入毛囊,沿皮下脂肪柱蔓延至皮下组织,受感染的毛囊与皮质腺相互融合,进而形成痈毒。其他预防如下述: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饮食

偏方食疗方:   方1

  〖组成〗于姜、米醋各适量。

  〖用法〗将干姜炒紫研为细末,用米醋调如泥状,敷于四周留头,药干则换新药。

  〖补充〗用于初起治疗。

  方2

  〖组成〗生葱、蜜糖各适量。

  〖用法〗上药适量,捣如泥状敷患处,用敷料或绷带固定,每日1 次,10 天为1 疗程,或至愈为止。

  〖主治〗痈肿。

  方3

  〖组成〗葱白一把。

  〖用法〗捣烂作饼,贴于患处,外加厚布数层,以热水袋熨之。颜面部勿用。

  〖补充〗用于初起治疗。

  方4

  〖组成〗大蒜适量,艾炷。

  〖用法〗大蒜切成薄片,贴于疮头上,艾炷置于蒜片上,点燃灸之,蒜坏则换之,以痛者灸之不痛,不痛灸之痛为度。颜面部勿用。

  〖补充〗用于初起治疗。

  方5

  〖组成〗葱白、米粉、米醋各适量。

  〖用法〗前二味炒黑,研为细未,以醋调如糊状,敷于患处,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4 次。

  〖主治〗外痈肿硬无头,不变色者。

  方6

  〖组成〗独头蒜3~4 颗。

  〖用法〗捣烂入麻油和研,厚贴肿处,干再易之。

  〖主治〗痈疮及一切肿毒。

  方7

  〖组成〗葱白、艾炷适量。

  〖用法〗葱白捣如泥状贴疮头上,艾炷置于药膏上点燃灸之,药坏则换之,以痛者灸之不痛。不痛者灸之痛为度。颜面部勿用。

  〖补充〗用于初起治疗。

  方8

  〖组成〗连须葱白、米醋适量。

  〖用法〗捣葱白至极烂,调入米醋,敷患处并以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 次。

  方9

  〖组成〗如意草50 克、酒70 毫升。

  〖用法〗鲜草捣烂,滚酒冲入,少顷挤汁,取酒汁温服,渣敷患处,纱布覆盖。

  〖主治〗痈疮。

  方10

  〖组成〗远志100 克、米酒1000 毫升。

  〖用法〗远志用米泔水浸洗,捶去心,为末,每取100 克,入米酒1000毫升浸1~2 日,取上清液,每温饮1 盏。急用可每取药末10 克,温酒1 盏调,澄少顷,饮其清液,以渣敷患处。

  〖主治〗痈疽发背疮毒。

  方11

  〖组成〗红藤30 克、紫花地丁30 克、酒适量。

  〖用法〗午前将红藤以水酒2 碗煎至1 碗服,卧之,午后用地丁如前法服,以服后痈渐止为效。

  〖主治〗痈疮。

  方12

  〖组成〗鲜生姜、陈艾绒适量。

  〖用法〗先用湿纸覆满患处,先干处即为当灸之处。先以酒精棉球消毒,再覆姜片于患处,上置艾绒点燃炎之,约3~7 壮,每灸3 壮可换姜片1 次,如灼热痛甚可加垫1 片姜,以灸后痛者不知痛,不痛者知痛为度,并用毫针挑去上面粟粒样大小的白头或灸起的水泡,再敷以药膏。起病1~3 天者,一般灸治1~3 次即愈。

  〖主治〗痈肿。

  〖说明〗颜面部或已成脓者不宜灸治。

  方13

  〖组成〗天葵子适量、蜂蜜少许。

  〖用法〗前一味洗净捣碎,加适量蜜调成糊(现配现用)。先用温盐水冲洗患处,拭干后再敷药膏,敷贴的药膏范围应较炎症范围稍大,厚约1~2厘米,每日贴药2~3 次,严重者夜间亦须覆贴。

  〖主治〗痈肿。

  方14

  〖组成〗醋、雀屎。

  〖用法〗调敷患处。

  〖主治〗痈疽肿毒久不溃。

  方15

  〖组成〗当归15 克、白蓝12 克、夏枯草15 克(轻症可用4.5 克)、酒适量。

  〖用法〗酒水各半煎成汤剂眼。

  〖主治〗一切疮毒。

  〖说明〗颈以上部位加川芎12 克,膝以下部位加牛膝15 克。

  方16

  〖组成〗茶叶5 克、白萝卜100 克。

  〖用法〗萝卜洗净切片,加盐水煮烂,掺入茶叶,每日服2 次。

  〖主治〗暑毒、痱、疖肿。

  方17

  〖组成〗连须葱头、糯米饭备适量。

  〖用法〗共捣如膏状,敷于患处,盖以纱布,肢布固定,每日换药1 次。

  〖主治〗牛头痈(指痈生于膝上的痈疮)。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