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属于蛛形纲,蝎目。约有300多种,个体大小悬殊很大,小的仅1~2cm,大者可超过20cm。蝎为胎生,幼蝎约经1周即离开母体独立自由生活,以觅找各种昆虫为食。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以北方多见。蝎毒腺内含有强酸性的毒液,为神经性毒素、溶血性毒素及抗凝血素等。如人被刺伤,这些毒素可注入人体,引起皮炎和中毒症状。发现蜇伤后要立即用止血带扎紧被蜇伤的近心端或放置冰袋,减少毒素的吸收及扩散,然后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尽量将毒液吸出,必要时要扩创伤口,立即用肥皂水或5%~10%稀氨溶液(氨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再用5%小苏打溶液进行湿敷,然后用5%~10%稀氨溶液调碱粉涂于患处,以中和酸性毒汁,减轻疼痛。伤口处禁涂碘酒等刺激性药物。
(一)发病原因
毒腺内含有强酸性的毒液,为神经性毒素、溶血性毒素及抗凝血素等。如人被刺伤,这些毒素可注入人体,引起皮炎和中毒症状。
(二)发病机制
蝎子白天多隐藏在阴暗潮湿的砖缝、石隙、柴堆及衣物、鞋子里,夜间常出来找食,人若接触蝎子,就会被尾部的毒钩刺伤。蝎最后一节是锐利的为刺蜇器,与腹部背侧的毒腺相通。毒腺内含有强酸性的毒液,为神经性毒素、溶血性毒素及抗凝血素等。如人被刺伤,这些毒素可注入人体,引起皮炎和中毒症状。
常见症状:蛰伤部位疼痛、肿胀、高热、恶心呕吐、昏厥
取决于蝎子的种类和刺伤时间的长短,一般说野生的山蝎毒性比家蝎强。一旦被蜇后局部感到剧烈的疼痛,有的可感灼热刺痛,随即伤口处发生显著的红肿或水疱、瘀斑,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坏死,淋巴结或淋巴管发炎,这是溶血性毒素所致。另一种是皮肤症状并不严重,但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这是由于神经毒素很快作用于中枢神经及血管系统而引起的严重全身反应,如头晕、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流涎、流泪、心悸、嗜睡、发绀、气急、大量出汗、喉水肿、吞咽困难、血压下降、反射性痉挛,少数可出现尿闭、肺水肿、精神错乱,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若被大山蝎蜇伤,可迅速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可在3h以内死亡,因此要及时进行抢救。
若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或夜间皮肤突然被毒虫咬伤出现剧烈的疼痛,皮肤出现明显红肿或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要考虑被蝎蜇伤的可能。发现虫体可获确诊。
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血沉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检查随即伤口处发生显著的红肿或水疱、瘀斑,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坏死,淋巴结或淋巴管发炎,这是溶血性毒素所致。另一种是皮肤症状并不严重,但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这是由于神经毒素很快作用于中枢神经及血管系统而引起的严重全身反应,中毒严重,可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流涎、畏光、流泪、恶心呕吐、口与舌肌强直、大汗淋漓、呼吸急促、脉搏细弱和肌肉痉挛等。中毒严重者多为幼儿,甚至还可发生鼻、肺或胄肠出血、肺水肿、昏迷,直至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蝎螫伤跟蜂蛰伤相鉴别:蜂蛰伤一般只表现局部的红肿和疼痛,数小时后即自行消退,无全身症状。如果蜂刺留在伤口内(在红肿的中心可见一黑色小点)有时局部可引起化脓。如果被蜂群蜇伤,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严重的可出现休克、昏迷或迅速死亡;有的可发生血红蛋白尿,以至急性肾衰。过敏病人,即使是单一蜂蜇伤也可发生荨麻疹、水肿、哮喘或过敏性休克。
因伴发呼吸衰竭而死亡。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
预防蝎子首先应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楚砖瓦、石块、杂草枯叶,使蝎子无栖息场所,夜晚活动以灯光或手电照明,防止在黑暗中直接以手触墙壁,室内外蝎子密度高时,可进行滞留喷洒处理。若要去山区树林工作应穿长袖衣衫,扎紧袖口、裤腿,戴上手套,必要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一)治疗
1.发现蜇伤后要立即用止血带扎紧被蜇伤的近心端或放置冰袋,减少毒素的吸收及扩散,然后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尽量将毒液吸出,必要时要扩创伤口,立即用肥皂水或稀氨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再用5%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进行湿敷,然后用5%~10%稀氨溶液(氨水)调碱粉涂于患处,以中和酸性毒汁,减轻疼痛。伤口处禁涂碘酒等刺激性药物。
2.若疼痛难忍,可取1%盐酸依米丁(吐根碱)水溶液3ml注射于伤口的近心端的皮下或伤口周围,可迅速止痛。亦可注射2%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但效果不如前者明显。民间用鲜马齿苋或大青叶捣烂外敷或用鲜毛眼草汁外涂。亦可用雄黄、苦矾研末敷于患处或用鲜椿树嫩叶捣烂调鸡蛋外敷,有消炎止痛作用。
3.如出现中毒症状要及时进行抢救,同时给予阿托品和皮质类固醇。口服南通(季得胜)蛇药。
(二)预后
5岁以下儿童若被大山蝎蜇伤,可迅速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可在3h以内死亡,因此要及时进行抢救。
四种解毒食物:
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利尿和清暑止渴的作用。所以,每到夏天,人们都习惯于熬绿豆汤喝。有人还用绿豆皮做枕头芯,它有清火明目和降血压的作用。
蜂蜜生用性凉能清热,熟食性温可补中气,味道甜柔具润肺解毒功能。(本草纲目)把蜂蜜的作用总结为清热、补中气、解毒、润燥、止痛,颇为全面。因此,印度民间把蜂蜜看成“使人愉快和保持青春的良药”。
苦尽甘来——苦瓜、苦菜、苦茶
一般说来,苦味食品都具解毒功能,口感略苦,收效甘甜,苦瓜近年风靡餐桌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营养保健专家告诉我们,苦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清暑涤热、明目解毒之功用。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对苦瓜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印度科学家发现,苦瓜中含有一种类胰岛素的物质,这种名为多肽-P的物质具有降低血糖的显著作用。经动物实验证明,多肽一P可使严重糖尿病动物的血糖下降,而且不论注射、口服,疗效均相同,因而营养学家和医生推荐把苦瓜做为治疗糖尿病的良药。
蒜可杀菌——大蒜、野蒜
三辛杀菌,尽人皆知。尤其生蒜的消毒灭菌作用,早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近代人们发现,大蒜对于预防痢疾,防治慢性活动性肝炎、肺结核均有稗益。1982年美国维斯康森大学科学家经过4年的研究实验,证明大蒜还具有降低人体内部胆固醇的作用,对心脑血管动脉硬化、高脂症均有一定疗效。
食疗方:
1.活泥鳅2000克,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排净肠内废物。次日放干燥箱内烘干或焙干,研末装瓶。每日1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15日为一疗程。有温中益气,解毒功效。
2.茵陈、车前草各100克(或车前子20克),加水1000毫升,煮取800毫升,每服200毫升,加白糖20克,每日2~3次。有利湿清热功效。
3.茵陈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煮粥欲熟时,加入适量白糖稍煮1~2分钟即可。每日服2~3次,7~10日为一疗程。有清利湿热、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4.酸枣5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1小时,加白糖适量。每日服1次。适用于急、慢性肝炎,有降低转氨酶作用。
5.枸杞子30克,母鸡1只,清汤1250克,料酒10克。将母鸡在鸡肛门部开膛,挖去内脏,洗净;将枸杞洗净装入鸡腹内,然后放入钵内(鸡腹部向上),摆上葱、姜,注入清汤,加盐、料酒、胡椒面,隔水蒸2小时取出,拣去姜、葱,调好咸淡即成。每日2次,吃肉喝汤,有保肝益精、养阴明目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变、贫血等患者。
6.鲜芹菜100~150克,洗净,捣烂取汁,加蜂蜜炖服,每日1次。有清热解毒、养肝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