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根据最新的一份检查报告,患者经医生诊断为荨麻疹。这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风团,伴有剧烈的瘙痒感。报告显示,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和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这两种药物通常用于缓解过敏症状。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解读荨麻疹的成因、危害、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
荨麻疹通常是由于过敏反应引发的,当机体接触到某些过敏原,身体会释放出组胺等化学介质,导致皮肤血管扩张,进而引发红斑、风团及瘙痒感。此外,荨麻疹可能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常见的过敏因素包括食物(如海鲜、坚果等)、药物(如抗生素)、昆虫叮咬、阳光曝晒等。
根据一项研究,环境变迁和生活方式变化导致的过敏反应逐年增加,特别是在城市居民中,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居民。这表明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荨麻疹的发生[1]。
荨麻疹虽然多为自限性疾病,但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持续的瘙痒会导致焦虑、失眠,进而影响工作和学习。此外,严重的荨麻疹可能伴随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甚至引发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近期一项发表在国际过敏期刊上的研究指出,荨麻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普通人群,长期反复的病症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该研究提醒医护人员在治疗荨麻疹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2]。
目前,治疗荨麻疹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和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阻断组胺与其受体结合,减轻过敏症状。此外,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控制症状。
一项系统评价显示,现代抗组胺药物治疗荨麻疹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方法,不仅在缓解瘙痒、消退皮疹方面有明显效果,且副作用相对较小[3]。
除了药物治疗,脱敏治疗也是一项有效的长期管理措施,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暴露量,提高机体的耐受性。此外,一些患者可能受益于饮食调整、避免过敏因素、改善生活环境等综合措施。
对荨麻疹的预防主要集中在避免已知过敏原和改善生活习惯。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并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例如,若对某些食物过敏,应避免食用;若对某些药物过敏,应告知医护人员并备有替代药物。
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过度潮湿和灰尘堆积,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减少螨虫滋生。对于户外活动,注意防护,避免昆虫叮咬和过度阳光曝晒。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规律作息,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对以上预防措施做好记录和观察,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荨麻疹的发作。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发现自身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尽早确认过敏原,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管理。
引用文献
O'Donnell BF, Lawlor F, Simpson J, et al. "The impact of chronic urticaria on the quality of life." Br J Dermatol. 1997 Sep;136(3):197-201.
Balp MM, Vietri J, Tian H, et al. "The impact of chronic urticaria from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 a survey in five European countries."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5 Jun;29(5):234-8.
Kaplan AP. "Chronic urticaria: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4 Sep;114(3):4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