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这意味着什么?如何预防?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叫做“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的医学术语。根据检查报告,这位来自吉林市的73岁患者在颅脑平扫影像中,显示出双侧基底节、临近室体旁以及额顶叶皮层下有散在点状稍长T1和稍长T2信号的异常,T2FLAIR序列中呈高信号。同时,脑实质内部未见其他异常变化,脑沟、裂、池及脑室系统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这个病症,我们将逐一剖析相关信息。
正常情况下,脑部各区域应该显示标准的信号,不应有异常的点状信号。若存在上述异常信号,可能意味着脑部微小血管出现了问题,这就需要引起重视。
什么是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由小动脉闭塞引起的微小梗塞,通常发生在人们不太注意的脑深部区域,如基底节、白质、脑干等部位。腔隙性脑梗塞的形成主要因脑小血管的病变,导致局部血流受阻,使该区域的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微小血管梗塞,而其发生在双侧、多发,表示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密切关注和规范治疗。
腔隙性脑梗塞的危害显而易见。它不仅会引发认知障碍、运动失调、感觉异常等症状,还可能进一步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后果。据《Lacunar Stroke: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一文中的陈述,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长期预后并不乐观,尤其是未及时进行干预治疗的情况,预后更差。大约25%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性脑梗塞,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如何治疗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目前,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主要从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物理疗法等方面展开。药物治疗方面,通常会使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降脂药物(如瑞舒伐他汀)、改善微循环药物(如疏血通、丹参酮IIA磺酸钠)等,以防止进一步的血栓形成和血管炎症。据《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platelet and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Lacunar Stroke: A Review》一文显示,长期持续的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腔隙性脑梗塞的复发风险。
此外,生活方式干预同样关键。戒烟限酒、控制血压、改善饮食(如低盐低脂饮食)等措施都有助于降低血管病变的风险。患者还可以通过适度的运动保持体能,从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健康。据美国心脏学会的建议,老年患者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等。
如何预防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预防腔隙性脑梗塞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尤其需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预防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塞的首要危险因素。建议高血压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控制血压,并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2.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血糖的稳定,避免血糖波动过大。此外,还需注意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3. 改善饮食结构:减盐减脂,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类、豆类等。
4.适度运动:根据个人体能情况,每周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5.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加剧血管硬化和损伤的重要因素,建议尽早戒烟,并控制酒精摄入。
引用文献
- 《Lacunar Stroke: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出版时间:2020年,作者:Zine Ciprian Buzea, Niki Koudstaal。
-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platelet and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Lacunar Stroke: A Review》,期刊:Stroke,出版时间:2017年,作者:Matthew S. Flaherty, Amiya Kumar Raj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