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慢性胃炎这一普通但容易被忽视的胃肠疾病。从本文提供的检查报告来看,患者出现了上、下腹持续性钝痛,伴有恶心和呕吐,这些症状已经持续了3天。通过体征检查,发现腹部压痛明显,但腹平软,肠鸣正常,双下肢无水肿。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内:体温36.6°C,心率85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血压135/79mmHg。结合这些信息,医生怀疑患者可能患有胃炎,并进行了相关的检验如14碳尿素呼气试验及无痛胃镜检查。
近年来,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了解可能的症状和预防方法,对维护胃部健康至关重要。
慢性胃炎是由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所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恶心、呕吐、喛气、不适感等。引发慢性胃炎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过度饮酒、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NSAIDs)等。
根据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50%的全球人口感染了这种细菌,但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幽门螺杆菌能够在胃黏膜上生活,并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炎症反应。201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多种胃部疾病密切相关。
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主要根据病因和疾病程度来确定。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通常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以根除感染。此外,使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减轻胃酸分泌,减少症状并促进胃黏膜愈合。
此外,饮食调理也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部分。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饮酒和咖啡因摄入。对于药物引起的胃炎,例如NSAIDs,应在医生指导下停用相关药物或更换为对胃部影响较小的药物。
预防慢性胃炎首先需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下是具体的预防措施:
1,各年龄段应注意饮食规律,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避免烟酒咖啡因;
2,尽量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硬、过辣的食物,以免对胃黏膜造成刺激;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
4,注意个人卫生,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服用NSAIDs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评估胃部健康状态。对于饮酒人群,则应减少酒精摄入。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慢性胃炎及其危险因素的认知,也能有效降低发病率。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慢性胃炎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常见胃肠疾病的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化检查和治疗,以维护胃部健康。
引用文献
Zhang X, Li M, Hou X,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flammation, and Gastric Carcinogenesi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