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慢性荨麻疹,也被俗称为“风疹块”或“荨麻风”,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常见的皮肤病。这次我们将从一位36岁四川成都市患者的实际病例出发,深入探讨慢性荨麻疹的症状、病因、危害、治疗方案,以及最关键的预防措施。本文将帮助你全面理解这个让许多人心烦意乱的疾患。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瘙痒性风团。风团的形状多变,可呈现红色或苍白色,通常会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但新的风团会不断出现。发作时间超过6周的荨麻疹被称为“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多样,可能与过敏、环境因素、精神压力、某些药物或食物等因素有关。此外,有一些病例的确切病因仍不明确,被归为“特发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虽然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其长期反复的症状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相关文献[1]报道,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的影响可与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病相当。
慢性荨麻疹不仅带来皮肤瘙痒、红肿的困扰,还可能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最令人不安的是,慢性荨麻疹可能诱发情绪和心理问题,如焦虑症和抑郁症。不仅如此,慢性荨麻疹还可能导致睡眠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现阶段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中,抗组胺药物是最常见的选择,主要用于缓解瘙痒和减少风团的形成。此外,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非药物治疗则包括避免已知的诱因,调整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研究发现,心身治疗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正念疗法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改善症状[2]。
预防慢性荨麻疹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并尽量避免已知的诱因。常见的诱因包括某些食物、药物(如阿司匹林)、精神压力、环境刺激等。建议患者养成记录生活习惯和发病情况的习惯,帮助识别和回避诱因。
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酒精饮料等。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另外,适当的心理调适对预防慢性荨麻疹也非常重要。建议患者通过阅读、运动、瑜伽等方式调整心理状态,减少紧张和焦虑。研究显示,心理压力会加重荨麻疹症状,因此心情愉快对预防慢性荨麻疹至关重要[3]。
总结来说,慢性荨麻疹虽然难缠,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多数患者是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的。我们呼吁患者面对病情时,要保持积极心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诱因,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引用文献
Gupta MA, Gupta AK. Chronic urticaria and quality of life: some key issu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1995, 33(2): 300-302.
Sánchez-Borges M, Capriles-Hulett A, Caballero-Fonseca F. Psychological aspects in chronic urticaria. Journal of Investigational Allerg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19, 29(4): 160-165.
Choi WS, Lim ES, Lim JW, et al.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for chronic urticaria: a pilot study. Ann Dermatol, 2016, 28(4): 419-425.